特斯拉官方销售切割二手车,车主从2019年8月维权至今终在一审获得胜诉,法院判特斯拉“构成欺诈”,退一赔三,车主获赔113.91万元。
2019年6月,天津车主韩先生在特斯拉官方网站购买特斯拉官方认证的P85 Model S二手轿车,购买之前销售告知特斯拉认证车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烧,结构性损伤。但是韩先生发现买车之后,问题不断。短短两个月内,维修了7次,他把问题都列出来,多达22项。但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有一天在高速上突然失速,车速从120km/h瞬间降到56km/h。接着,大屏跳出5个故障码,刹车和油门都踩不动了。车主表示,“幸好当时后面没大车。差点出了大问题,丧生都有可能,我接受不了了。”
在跟特斯拉天津服务中心和特斯拉400客服周旋无果后,他先后打过12315投诉特斯拉,在推特上发过帖@马斯克本人希望引起关注。在跟特斯拉协商解决无望之后,他找了一家鉴定公司鉴定,鉴定的结果是,这是一辆事故车,最后车主把特斯拉告上法庭。
第一次法庭交锋,特斯拉否认“事故车”和“销售欺诈”,并反诉原告,要求以1500元/日的标准支付代步车违约金。最后特斯拉提出转移管辖权,案件将由北京大兴法院审理。
近日,涉事车主发文称,“我胜诉了,退一赔三”。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特斯拉在一审中被判退一赔三。退还车主购车款37.97万元,同时赔偿113.91万元。
作出一审判决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认为,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知韩潮“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最终,大兴区人民法院判定,撤销韩潮与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的《二手车订购协议》。合同撤销后,特斯拉公司应向韩潮退还379700元购车款,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赔偿1139100元。
不过,随后特斯拉中国官方回应称,充分尊重法院基于当前信息做出的判断,也会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此次事件中的车辆工艺与传统车型有很大差异,按照以往经验和标准做出的车辆评估报告并不能完整准确地反应车辆真实状况。因此,特斯拉将依法提起上诉。
之前,特斯拉出现不少事故,都被特斯拉官方判定为“车辆没有问题”,很多涉事车主也都很无奈。甚至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调查后,特斯拉宣布召回近3万辆汽车(总局介入调查,特斯拉召回!国内4.844万辆!)特斯拉都“并不认可”召回事件。特斯拉认为在中国召回的车辆并不存在缺陷,原本是司机问题导致的,迫于“在行政程序中承担沉重的负担” 才实施召回。
11月初,针对特特斯拉拒绝“认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回事件,国社新华社刊文称,车都已经在中国召回了,特斯拉在海外却不认账,甩锅中国用户使用习惯和监管部门压力,这种无理傲慢不能惯。
(新华社痛批特斯拉:恶意甩锅,无理傲慢不能惯)
在一边宣布召回,一边却拒不承认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甩锅车主和监管部门压力,这种“特斯拉傲慢”确实要不得,监管部门更“惯不得”。另外,关于特斯拉车辆失控问题,目前似乎仍然迷雾重重。特斯拉在国内已经发生多起类似失控事故并有人员伤亡,但最终特斯拉方面并没有给出最终“真正原因”,都是车辆没有问题。而遭遇事故的车主们也只能自己承担事故的后果。(特斯拉再现失控撞人!调查后...)
据电动吧了解到从6月份到10月份,短短5个月不到,特斯拉已发生5起车辆“失控”事故,并且都有人员伤亡,可以说以非常严重了。但是,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起事故有详尽的调查报告,特斯拉方面给出的解释都是从后台数据记录看车辆没有问题,特斯拉车辆失控问题似乎都成立迷案。但是那么多伤亡事故,当事人的伤害和损失都是实实在在的。由于每次事故当事人并不能看到特斯拉官方后台的相关数据,对于事故的真正原因也无法知晓,在整个事故处理中都处于弱势,也希望相关监管部门能介入相关事故的调查,还原事故的真相,也是为了特斯拉,为了国能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事件的判决,也提醒广大特斯拉涉事车主,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