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2月1日),就是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给奥迪最后通牒的期限,奥迪不明确回复如何保障经销商权益,经销商将集体拒绝提车。如果此事真的发生了,那这将成为汽车行业史无前例的事件,对奥迪而言,无疑将会是致命的。从花边绯闻到一意孤行恋爱再到波及消费者利益,豪华车一哥不仅地位不保,还将让品牌信任严重受损。
受伤最深的不是一汽而是经销商
在上汽大众奥迪合资事件中,有人为一汽抱不平,28年风雨同舟的夫妻,奥迪因自身利益需要的考量,说劈腿就劈腿,真让人心寒。可是,却忽略了奥迪能有今天,一直默默支持的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
此事件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酵,主要在于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的不依不饶,从开始的给个说法的“问询”,到如今要明确如何保障自己权益甚至不惜在销售旺季停止提车的“拼死一搏”,“逼宫戏”的加码,是作为最大受害方的一种自我保护。
来自奥迪经销大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奥迪经销商数量为459家,明年将超过500家。根据奥迪的规划,到2020年销售达到100万辆,届时经销商数量达到600家。如今销量只有60万辆,这意味着有大约1/3的经销商投资属于为未来铺路。目前,开店3年以内的经销商几乎全部亏损,整体亏损面高达七成;奥迪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已经高达2;底裸车亏损4%,盈利全靠售后服务和金融衍生品来支撑。
正所谓,厉兵秣马粮草先行,网点的提前扩建是为了撑托更大的销量,就算目前市场环境不济、竞争激烈,但是至少前景是好的。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何况车市五年一个轮回,这也是经销商投资奥迪的远见。然而,上汽大众奥迪的到来,将彻底抹杀了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的期待。
和往常那些因为“库存压力大”、“车型竞争力差”和“补贴返点过低”等理由而进行抗议的经销商们不同,上汽大众奥迪合资后再建新的销售渠道所形成竞争关系,将成为压垮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关乎“生死存亡”,经销商自然不妥协。
波及消费者 奥迪将失去一哥地位
11月21日,奥迪与经销商代表在佛山市召开会议,就奥迪与上汽集团探讨合作一事对奥迪经销商权益的影响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商讨。其中,经销商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提出,“如果12月1日前未能得到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答复,将停止从厂家提车。”
时至年末,是一年一度的销量旺季,然而奥迪经销商却无心于卖车。而最为关键的是,此举将伤害那些本来想购买奥迪的消费者,想买的车提不到,或者被经销商变相提价,经销商的服务也在打折扣。这对奥迪来说,所丧失的不是这一两个月的销量,而是车企和经销商生出的嫌隙,更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奔驰与宝马对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冠军宝座虎视眈眈,在奥迪其后紧追不舍。然而从今年的销量数据上看,奔驰与宝马的增速已赶超奥迪。数据显示,1-10月,奔驰在华销量为38.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9.3%,创下历史新高。宝马(含MINI)在华销量为42.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2%。
而一汽-大众奥迪部分车型面临换代,在华已呈现出疲软的状态。数据显示,1-10月,奥迪A6L销量为11.5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4%。奥迪A4L销量为8.7万辆,同比下滑8%。A4L、A6L曾作为奥迪的主力产品,现已节节失利。此外奥迪在如日中天的SUV市场也不尽人意,奥迪Q3 10月销量为5489辆,同比下滑7.3%。
在遭遇下滑之际,奥迪不给予经销商信心,做好品牌和车型营销及投放,却企图通过牵手上汽大众,利用上汽销售渠道扩大奥迪市场份额,实在让经销商愤怒。
1+1=? 中国豪车格局从此BB再无A
1+1=2,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计算的问题,在奥迪看来,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潜力很大,与上汽大众合资,肯定是1+1>2。然而,这不是做算术题,其中涉及一汽和上汽的车型分配问题、现有的经销商权益等方方面面。
首先,它重挫了经销商的信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奥迪经销商联会所做的调研,目前,奥迪经销商信心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竞争品牌,尤其是产品、盈利潜力、以及商务政策三个环节的信心最低。而奥迪与上汽合作的信息进一步打击了经销商投资人的信心。
其次,两家公司的定位冲突、矛盾导致产品内耗,毫无疑问将严重损伤奥迪的品牌。因为在短期内,再找一个合资伙伴显然难以扭转当下奥迪的销售颓势,而从中长期看,南北两个奥迪的同时存在也让消费者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血统纯正的奥迪。加上各自为战的两套经销商网络和市场营销团队,这样一来,奥迪留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原本统一的品牌形象不可避免被撕裂。
目前,在仅有一家合资公司的情况下,奥迪在价格上依然无法固守,不得不以降价换销量,未来在有限的市场中,双方肯定会自相残杀。为了销量而盲目扩网,必将引起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是打掉奥迪品牌的溢价能力。失去品牌溢价能力的奥迪,将混同于大众品牌,以后奥迪将难称豪华品牌。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未来中国豪车格局BB再无A,分而治之的奥迪和大众品牌又有何异。
前车之鉴1. 奔驰进口与国产渠道互斗
尽管南北大众携手霸占着中国销量的前两把交椅,但豪华车品牌玩平衡术却没有先例,能够参考的是当年奔驰进口与国产渠道互斗,导致E级进口国产价格倒挂,品牌溢价大伤元气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如今的奔驰以两位的增长着实让人艳羡,但有谁还记得四年前的奔驰呢?四年以前,奔驰遭遇业绩低谷,厂家和经销商关系处于冰点,进口奔驰和国产奔驰两套体系共同管理一个经销商网络,无论是网络的发展还是目标的制定、销售政策、审计、奖惩措施,都是由两套班子共同负责,在当时的环境下,造成奔驰体系的经销商无所适从,对于品牌的认知也很薄弱,导致了销量口碑双下降的不利局面。
那时的奔驰,在中国成为一个“销量糟糕、品牌糟糕、渠道糟糕、价格糟糕”的汽车品牌。2012年,奔驰在华销量19.6万辆,仅增长1.5%,而彼时的奥迪增幅达到30%。痛定思痛的奔驰成立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终于将进口和国产两套渠道融为一家,从此奔驰迎来了新生。
除了渠道得以整合之外,奔驰还加大了国产化的进程,款款新车持续引进,,并且更加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价格也更加亲民,而后奔驰一路高歌,终于赢得了销量和掌声。
四年前,或许有人想到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奔驰,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可是没有人会想到,四年后的奥迪居然倒行逆施,走起了奔驰的老路。
前车之鉴2.西雅特败北和进口大众的渠道之乱
有媒体总结,德国大众喜欢两年一折腾,不论是西雅特败北,还是进口大众的渠道之乱,甚至是如今的上汽大众奥迪的合资,德国大众总想在中国的高端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最终都折戟而返。“成就”了最短命的进口车销售和最短命的营销“试验”。
比如,4年前,大众旗下西雅特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营销业绩惨淡,市场运作一败涂地,西雅特不得不在两年后黯然退出。西雅特也因此成为在中国市场最短命的外来品牌。
再比如,两年前,为冲击久攻不破的“十万辆”大关,大众进口车被“试验”于上海大众营销网络同时销售。这一“试验”不到两年,就因市场和消费者的不接受,特别是大众进口车渠道的强烈反弹而告流产,成为中国市场最短命的营销“试验”。
如今,轮到折腾奥迪了。目前,奥迪与一汽、上汽、经销商的互撕。已让奥迪品牌一地鸡毛,正面形象严重受损。如今倘若波及到消费者的利益,那负面影响还将会持续扩大。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