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摩旅,提起它的一刻大多数人会想到美式巡航。1901年印第安的诞生,比起哈雷还要早两年成立,完全称得上是美式巡航的鼻祖。而如今,印第安在这100多年来,作为美式机车的代表在整个摩托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推动了摩托车旅行的新篇章。
![]()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交通工具的种类也随之增加。从两轮到三轮,从三轮到四轮,人们不断创新出拥有更多可玩性的车型。但不得不承认“四轮承载肉体,两轮承载灵魂”这句话,两轮的可操控性要远大于握在手中的方向盘。摩托车所代表的是自由、个性的独特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人群,特色迥异车系,都能使驾驶它的的人找的其中的快感,而摩托车旅行也更是充满乐趣、激动人心、享有盛誉的一项活动。
![]()
《Why We Ride》是一部关于美国摩托文化的纪录片,片子的第一段话我很喜欢,翻译过来是“这是种自由,直接面对大自然,阳光洒在你脸上,摩托车所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围绕在你身边,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这是种感官上的震撼”。没错,骑摩托车是种与生俱来的热情,它能让你享受到风吹来拂动头发感觉,同时也更能让你体验到拧下油门所带来的澎湃。
![]()
当驾驶摩托车旅行时,它能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旅途中我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唱歌,不必去考虑任何事情,因为身边只有自己和摩托车,完全是一种自我享受的状态。骑行路上,陌生的车友总会亲切的竖起大拇指相互示好,而你很少会看到人们开车挥手的情景。摩旅的人因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契合,这也是彼此的共同语言。平时工作学习当中积累的不顺心,在骑行中你会发现,那些紧张和焦虑会随之彻底消失。
![]()
摩旅途中,我们无外乎谈的都是经验,每个人在骑车的时候都有着不同的体验,不会因为职业的不同而产生尴尬,反而摩托车这个共同的话题,促进着彼此之间的感情。旅途的目的地并不是重点,相反,我想这只是个让大家聚在一起骑车的借口罢了。
![]()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摩托车文化比较成熟,所以摩旅的接受程度很高,相比于国内的禁摩政策,就做的有些不尽人意了。目前国内车友们普遍都会把朝圣西藏作为骑行的必经地,的确,骑行西藏,骑行318,是每个车友的愿望。
![]()
但也会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不选择开车而是骑车。其实每种交通方式都可以把我们带到目的地,但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乘着风来感受沿途风景,这是开车不能享受到的。再者有些景点,开车的局限性并不能将我们带到目的地,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其真正的美貌。毕竟,就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来看,人少且景观壮美的地方越来越少,面对大自然独自向自己呈现出的美景,骑行中受到的挫折和磨难也是值得的。
![]()
我们享受摩托车带来的轻便与激情,敬畏骑行,更视它为信仰。在摩旅路上,我们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因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陪在身边,雪山、戈壁、山谷、沙漠等待着我们的发现,摩旅的世界并不孤独。
![]()
切记,当你准备好拧下油门出发的时候,一定要佩戴好骑行装备,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要考虑行车安全,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摩旅的道路上,欢迎所有人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