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到可可西里、从海拔0米到4600米、从零上25度到零下40度,这是一场品质见证之旅;拼搏的海洋文化、革命的星星之火、荆楚、秦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青海长云暗雪山,这是一段人文追溯之旅;美食、美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一个挑战探索之旅;美丽东南、书绘未来,凝心聚力、公益无界,这是一次爱心公益之旅。
驶向第三极
和东南DX7星跃一起挑战极限
一起突破自我
一起碰撞古今文化
一起感受名山大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只要心存信念,终有被回应的一天,哪怕暂时无果,日后也必当有所收获。这是《一代宗师》里的经典台词,也是国人心中最写意的武侠。
从福州出发,今天是驶向第三极的第八天,我们开着东南DX7星跃经过了潮流之都厦门、看过了客家土楼、在最美的海岸线上飞驰、在沙滩上与潮共舞。而佛山,作为活动的一个重要站点,我们会用一天的时间以“大侠(DX)”之名探寻佛山的武学。
如果说,祖庙是佛山的形,那么武术就是佛山的神,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形神兼备的佛山。作为南拳的中兴之地,这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武术的人和事。对于我们来说,DX7星跃在佛山也是经历了一场形与神的融合,鹰击之势的外观与高效节能的内在在这一刻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大学的宿舍里,就有一位佛山的小伙儿,一套双节棍打的人血脉膨胀,学武已经融入到佛山人的生活里。全盛时期佛山武馆就超过了400家,流传的拳种有50多种。
虽然,洪拳、咏春拳和蔡李佛拳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拳法并不是诞生于佛山,但是在佛山融合、成熟、发扬光大、声名远播。黄飞鸿、林世荣、梁赞、叶问,甚至是祖籍佛山的李小龙,这些近现代的武学宗师也证明了佛山在中国武术界的地位。
开着东南DX7在佛山的街头,处处能够感受到“学武”的气氛。武馆里,小到5、6岁的孩童,大到50多岁的老人,黐手粘打、念头,这股气势着实让人震撼。
在佛山这片武林的故事里,自然不能错过咏春。自从《叶问》系列、《一代宗师》等电影的上映,咏春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咏春拳所特有的武学美感,在镜头下挥洒得酣畅淋漓,那种形体之美,让人心之神往,欲罢不能。
我们的东南DX7星跃车队在佛山停留的第二天,开启了咏春的寻源之旅。带着对它的朝拜之心,来到佛山崇华咏春武馆,拜访了馆长董崇化师傅。
董师傅是一位在异乡生活了17年的福建客家人,得知我们也是来自福建,交流时显得格外亲切,对这次“驶向第三极”活动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挑战极地,或许与学武之人挑战宗师一样,不但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
流行于福建的咏春拳,最终扬名于广东佛山,少不了梁赞、陈华顺、吴仲素、阮奇山、姚才、叶问、李小龙等宗师的努力,正是他们将这套刚柔并济的拳法扬名海内外。
而董崇化师傅作为一代宗师叶问后人叶准的得意弟子,从小因崇拜李小龙,爱上了武术,习武20余年,期间先后三次荣获咏春拳的世界大赛冠军。
董崇化师傅先给我们来了一套木人桩法,而在他挥舞出拳的那一刻,在噼啪作响的木人桩旁,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画面与眼前所见开始慢慢融为一体。问路手、摊手、膀手、扶手……由缓缓的起手,到一瞬间的力量迸发,在方寸之间,柔与刚相互交错。
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传统的咏春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每一次启程转折,每一个“劲”到之处,由易到难、由缓到急,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
随后我们邀请董崇化师傅试驾了东南DX7星跃,在试驾过后,董师傅很开心的说到:“这款车的动力输出很像我打咏春的感觉,在方寸之间,就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说着就在驾驶座上练起了咏春拳法,在东南DX7星跃的大空间支撑下,董师傅的动作依旧是那么行云流水,没有丝毫被束缚的感觉。
在临别之际,董崇化师傅有感而发,表示要给东南DX7星跃设计一套咏春动作,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对这款车的理解,一收一合的拳路,最后配以鹰击长空的浑圆手势收尾,让人意犹未尽。
静可温润如玉,动可凌厉刚劲,尽显大家风范,写意的武林原来近在咫尺。咏春拳“不畏惧强敌,迎难而上”的精神与我们这次驶向第三极的DX7星跃一样,无畏前行。
功夫是依靠代代相传而被延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正如东南汽车25年的时间里,一直传承着匠心精神,从得利卡开始,到DX7星跃,一直坚守着为国人打造精品汽车的理念。
挥别佛山,我们将向北,向内陆出发,第二阶段我们会穿越湖南、湖北省,海拔将会开始抬升到1000米以上,驶向第三极的挑战,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