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乘联会发布了10月零售销量前15的车企排名,其中一汽-大众排名仍为第一,上汽大众排名还是第二,听上去似乎都还可以。但其实第二名的上汽大众月销只有14.9万辆,同比下降了16.8%,而排在第三的上汽通用仅比第二名少了不到1000辆。照这个趋势下去,上汽大众下个月连第二的位置都很难保住。
再者,根据上汽集团在11月6日公布的10月产销数据显示,上汽大众为上汽集团又一次拖了后腿,为上汽集团1-10月整车累计销售同比下跌15%再添一分力。与此同时,上汽大众也从当初的中流砥柱,慢慢沦落成集团中唯一同比下滑的品牌。
都说无敌是多么寂寞,谁曾想落单竟会如此凄凉。不知不觉中2020年已坎坎坷坷走过了十个月,但上汽大众连跌十个月却是历历可数、如丝般润滑。都说触底反弹,莫非上汽大众还不够底?
辣眼
试问,在销量前15的名单中,在清一色的同比增长里,有一个“负号”得是有多醒目。
11月10号,乘联会发布了最新的零售销量数据。根据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99.2万辆,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4.1%,实现连续4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高位增速。
除此以外,1-10月累计销量1492.1万辆,累计增速-10.2%的成绩要比上个月所公布的1-9月份的-12.5%的累计增速缩小了2.3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一点,10月份中国车市继续处于强势回暖中。
不过也有反常。从公布的10月厂商排名(零售销量)来看,上汽大众虽然位居榜单第二,但掩盖不了十五强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事实。况且从实际的销量数据上讲,第二名上汽大众与第三名上汽通用之间的差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仅为945辆。
更讽刺的是,除了一汽-大众、吉利、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五菱,剩余10家车企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只有上汽大众呈两位数下跌。其中长安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长50%的成绩与上汽大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仅如此,11月6日上汽集团公布了10月产销数据。根据数据显示,上汽集团10月实现整车销售59.67万辆,同比增长9.61%,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虽然1-10月累计销量仅为421万辆,同比下降15.09%,但下滑幅度比前三季度进一步收窄了3.05个百分点,实属不易。
然而,凡事就怕“但是”。具体到品牌来看,上汽通用销量15.6万辆,同比增长14.0%;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7.9万辆,同比增长19.3%;上汽乘用车单月销量7.0万辆,同比增长16.3%;上汽大通销量近2万辆,同比增长36.4%,唯独上汽大众同比减少8.0%,只贡献出了15.5万辆的销量。
要知道,这已是上汽大众连续10个月销量下跌。POLO、桑塔纳、朗逸、帕萨特、途观L不都是上汽大众的主力车型么,怎么会表现如此令人糟糕?
脱节
上汽大众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它了。
细心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乘联会最新公布的零售销量数据,在10月份轿车销量榜单中,新朗逸虽然地位不可撼动,稳居第二,但实则只有4.13万辆的“营业额”,同比减少了10.5%。而且,桑塔纳已从上个月的第12名跌落至这个月的末置位,下个月是去是留仿佛只能听天由命。
而且,就算新朗逸和桑塔纳的销量冲到了榜一、榜二也于事无补,挽救不了其它主销车型乏力的现状。就拿今年上汽大众重磅推出的MPV车型威然来说,上市前热火朝天,上市后销量不及别克GL8的零头。更别提凌度、辉昂、帕萨特了,它们要不就是缺乏新意,要不就是“臭名远扬”,终究难以帮助上汽大众打开销量的突破口。
说一千道一万,上汽大众的衰落其实是从去年那几次碰撞开始的。毕竟这件事情几乎颠覆了大众的认知,因为在此之前,消费者对于大众的品质不说是一致好评,至少也是有口皆碑。但在中保研撞弯A柱的“翻车”事件后,信任危机便不断发酵,“好男人”的形象瞬间崩塌,而且蝴蝶效应目前仍在持续。
至于上汽大众旗下的斯柯达,自一汽-大众捷达独立后,它的日子可谓是食不果腹,一饥两饱。消费者认可大众不假,但上有南北大众,下有小弟捷达,斯柯达却尴尬的夹在了二者中间,价格价格没有优势,产品产品不够新潮,也真是难为了这个至今已有125年历史的汽车品牌。
总而言之,产品力不足、品牌力下滑是上汽大众一蹶不振的根本所在。事实上,这个年头早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时代了,更不是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更何况现在中国汽车市场里的“运动员”哪个不是博学多才。
所以在笔者看来,上汽大众要想咸鱼翻身,只能用产品说话,比如全系标配、五星碰撞这类字眼尽可能得多出现在产品身上,不主动出击只凭时间淡化,怕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