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得益于新造车的快速发展,电动车的保有量快速上升,但也滋生出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比如,接连频发的自燃事件。要说近期,威马无疑是受其影响最深的一家,短短一个月连续发生多起自燃事件,简直让威马“火”出了圈。当然,威马绝非个例,时下国内新造车企几乎无一幸免。在此背景下,人狠话不多的李斌也终于坐不住了......
11月6日,蔚来100kWh电池系统及电池升级全系方案正式发布,100kWh电池将于11月7日上午10时上线接受预定。据悉,该电池组可实现 “无热蔓延”,也就是此前宁德时代宣布的 “只冒烟不起火”电池,不得不说,蔚来还是很有心机的。毕竟,选择在这一时间点放出如此重磅消息,在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同时,更能进一步巩固其市场的“硬实力”。
“永不起火”,字字千金
动力电池究竟何时才能让消费者放心?
不可否认,目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依旧是行业内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此前,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间互相“掐架”的诱因所在。而这次,宁德时代终于在蔚来的辅佐下,做出了一次强有力的回应。
据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透露,这款电池是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开发的电池包,搭载了宁德时代最新的CTP技术,也就是此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到的“只冒烟不着火”的新型电芯。
蔚来汽车将这一电池技术称为“无热蔓延安全设计”,该技术可以带来了更好的热失控管理,例如新型材料隔热设计、导热热管理设计、电池包排烟通道设计等。值得一提的是,该电池包还设计了无障碍烟道,能够让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只冒烟不起火,从而彻底杜绝电动车型的安全隐患。
此外,采用100kWh的电池包后,蔚来的产品阵营也迎来一次全面升级。其中,受益最大的应该就属ES8了,毕竟这是目前蔚来售价最贵,但有续航最低的一款车型。
此前,蔚来汽车ES8搭载最大的电池组为84kWh,NEDC续航里程为425km,饱受车主吐槽。也难怪,在40万左右的价格区间,ES8不到500km的续航表现确实谈不上亮眼,而此次100kWh的推出,则彻底解决了蔚来ES8车型的续航短板,将其表现提升接近40%之多,可达580km。
在活动现场中,李斌还透露了蔚来100kWh电池包在应用到不同车型的续航表现。其中,es6的续航里程则为610km。至于蔚来ec6,因为有着更低空气阻力的原因,续航里程较es6有小幅提升,续航里程达到了615Km。
李斌表示:“我们在100度电池包上面做的创新,应该说,倾注了我们和宁德时代两个团队的心血。”
的确,纵观蔚来电池包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从最初的70kWh、到84kWh、再到如今的100kWh,蔚来基本持续着每次20%的电池能量增长。而此次,蔚来无疑完成了一次更具颠覆性的电池包升级方案,不仅电池能量密度有所提升,更是做到将电池包安全性再上一个台阶。
“车电分离”,蔚来的换电哲学
对于此次蔚来推出的新电池包,最关注的群体毫无疑问是蔚来的现有用户。要知道,电池产品升级迭代速度快,老用户无法享受拥有最新技术的电池,这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另一大因素。而蔚来则是通过“换电”化解了这一难题。
资料显示,截至11月2日,蔚来已完成118万次换电,已建成158座换电站,75座超充站,并计划部署总计3万根目的地直流桩。
“我们的电池包是单独迭代,现有车型都能通用。我们想给用户带来‘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电池升级服务。”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表示,“目前可以说,全世界只有我们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所以,针对蔚来100kwh电池包,老用户仍然可以选择灵活的购买方式。从官方公布的价格来看,70kWh电池用户按月灵活升级100kWh电池,每月支付880元;按年灵活升级100kWh电池,每年支付7980元。可以说,按月和按年灵活升级电池,充分满足了用户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
其实,早在2015年,蔚来汽车便提出了车电分离的目标。而依托于蔚来的换电服务,在今年8月,蔚来还创新性的正式公布了车电分离营销模式——电池租用服务BaaS。
简单来说,蔚来BaaS服务把电池的“所有权”从车辆上剥离出来,用户买车将省去购买电池的费用,但后续使用需支付一定的电池使用费,也就是从买电池变成了租电池。由此,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同时,一举打破了电动车的保值率不佳、担忧电池衰减、购车价格过高等多个行业难题。
“今天,伴随100kWh电池的发布,蔚来在‘电池可升级’这件事上形成了一个闭环”,李斌表示。
写在最后
近段时间,蔚来可谓是捷报连连。“10月对于蔚来而言是有历史意义的”,李斌在现场感叹道。在刚刚过去的10月,蔚来可谓春风得意,销量、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官方数据显示,10月蔚来月销量首次达到5055辆。
如此看来,已经走出“ICU”的蔚来,信心似乎越来越足了。而今后,依靠“车电分离”服务理念的蔚来,在其100kWh电池包的助力之下,更是让电动车的升级不仅局限于表面。可以肯定,处于史上最佳时刻的蔚来正凭借关键技术和服务,已然成功构建出了自身的产品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