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以“聚势向上,共启新程”为主题的吉利商用车上饶基地投产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上饶基地作为吉利商用车年内启用的第二座现代化工业园区,也标志着吉利商用车完成全球六大基地战略布局,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事实上,近期吉利一直再通过“买买买”欲求全面补齐新能源商用车这一短板。当然,吉利此举无非是看到该细分市场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或将成为其挽回当前新能源市场颓势的关键。毕竟,在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的背景下,如果再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吉利的生存空间势必会进一步受到挤压。
转型已成必然
10月27日,吉利商用车轻卡正式在上饶基地下线,同时,吉利商用车的江西上饶基地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吉利商用车最后一款产品线在生产制造端补齐,以及吉利商用车全球六大基地布局正式形成。
据了解,与传统商用车生产制造商定位不同,吉利商用车自成立之初就立足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为基本技术路线,除了增程式外,还布局了纯电动、甲醇及氢能源等动力系统,并始终坚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这与吉利商用车未来向智慧绿色物流服务商转型的发展愿景密切相关。
不得不说,在布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上,吉利颇有恒大“买、买、买”的做事风格。
在此之前,吉利已先后在四川南充、山东淄博、浙江义乌、山西晋中以及英国考文垂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并以部分收购的形式,完成了对轻卡、重卡、皮卡、客车和多功能商用车系列五大产品线的覆盖。
9月18日,据华菱星马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完成股权转让。此次收购,吉利方面以4.35亿元获得了华菱星马15.24%的股份,成为华菱星马控股股东。
“吉利商用车看重了华菱星马在重卡换电方面的技术。此外,华菱星马在纯电动重卡、混合动力重卡、燃料电池商用车方面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吉利方面表示。
当然,收购华菱星马,只是吉利快速布局新能源商用车板块的一部分。此前,吉利商用车还曾收购了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完成了其在山东的落地。“淄博的生产基地就是基于原生产厂改造的。”吉利表示。而在吉利商用车上饶基地投产现场,唐骏欧铃董事长薛兴震以吉利商用车集团高级顾问的身份出席,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说法。
不难看出,吉利商用车主打方向是新能源领域,包括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等,这显然是商用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收购成熟的商用车公司,无疑是帮助其尽快进入该细分市场“快车道”的最佳路径。
下一片发展“蓝图”?
其实,重投商用车领域,也从侧面道出了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无奈。
2015年,吉利高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并定下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品牌整体销量的90%以上”的目标。
然而,吉利汽车的高调并未持续多久。
如今5年过去,虽然旗下已有6家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却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般顺利。2019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8.3%。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为53万辆,同比下滑19%。
据统计,1-9月包含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车型在内,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5万辆,9月份更是仅卖出新车6092辆。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5.5%左右。眼下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不夸张的讲,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的落空已成事实。
在此背景下,发展更为广阔的商用车领域无疑承载着吉利更多的希望。毕竟,目前新能源市场车领域已经与2016年之前靠补贴推动的疯狂增长明显不同,其已经基本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这也意味着其后续发展,将会更为稳定可靠。
资料显示,2019年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补贴标准进一步降低,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幅度约为50%。同时,补贴新规还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明确“地补”将退出,改为补贴充电基础设施。而这,也势必加速产业洗牌,倒逼新能源商用车企提升技术以及降低成本等。
可以说,如今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已经正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正因如此,该细分市场的“红利”也随之凸显出来。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3万辆,同比增长74.2%。一些头部企业甚至1-9月已实现正增长。例如,比亚迪今年1-9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7079辆,同比增长5.64%,其中9月销量增长超过100%。对此,比亚迪表示,当前全球对于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规模增大,成本会下降,经济效益也会逐渐提高。
可见,即便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商用车依旧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就足以证明该细分市场所蕴含的强大潜力,而如今,吉利上饶商用车生产基地的顺利投产,无疑也是为了后续在新能源领域中多一点从容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