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一帆
咣~咣~咣~
前阵子,《新京报》一篇配着视频的《记者卧底4S店:砸坏好零件“创收” 倒掉车主清洗剂“做保养”》,砸碎了4S店那扇早已生锈的门。
视频里,记者揭露,在卧底上汽大众和东风日产位于北京的两家4S店时,发现店里普遍存在砸毁车辆未损坏的零件以提高维修金额、虚假保养、截留车主所购保养品等恶劣行为。发布后,视频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迎着铺天盖地的骂声,两家品牌很快做出了回应。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称,“已责令该经销商立即停业,接受相关调查”;东风日产则表示,“即日起对涉事专营店取消星级评价资格,并限期整改,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视频还炸出了房山区交通局,交通局表态已经介入调查此事,目前正在取证,将根据取证结果,依据《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对涉事的店面做出停业或罚款的处罚。
四天过去,风波渐平,但仅仅是两家门店遭到处罚,就能意味着乱象结束吗?
视频里,4S店的维修人员反复在说,“很正常”、“这个行业就这样”、“你只要干这行,就没有干净的”、“要不哪儿挣钱去”、“哪儿地方不坑人啊”,热搜下面也有不少评论表示自己遭遇过相似的情况,还有其他4S店工作人员回复,“对呀,我们都这样。”
似乎直面4S店时,车主们就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4S店乱象一曝再曝,但又真的能杜绝吗?
4S店的一地鸡毛,其实几乎每年要上一次热搜。包括抖音上也层出不穷各种爆料,4S店那点事儿,甚至已经有些是公开的“秘密”。
《新京报》的视频,只是4S店乱象的冰山一角。
早在很多年前,4S店模式初来乍到没多久,其实就已经不再是透明的存在。
最早的手法是“提车必须加价”,十几年前关于这个话题的投诉量一年比一年高。现在已经十年河西,可放在当年或许很难想象,十几年后除了雷克萨斯、埃尔法等个别车型,其它车型不打折打断腿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更多乱象油然而生。
现在4S店屡见不鲜的“招数”有这么几种。
一个是看人叫价。
很多4S店对于维修或配件会给出一个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业务员在定损时有时就会看人下菜碟。
比如你需要更换保险杠、大灯,4S店规定的利润底线是一两百元,业务员看你话里话外算是懂行,就保本赚个一百元了事,但倘若看你一窍不通懵头转向,抬价千八百块也不是不可能。
一个是小病大修、只换不修。
可能你的火花塞喷油嘴点火线圈只是需要清洁清洁,安全气囊只是线束插头接触不灵需要紧固紧固,但到了4S店,可能全部直接要求被换;还可能你的发动机漏油只是因为橡胶件脏了或松了,但4S店干脆让你花上万块换个半轴。
甚至还有网友碰到过车内空调不制冷了去4S店检修,4S店说空调彻底坏了,空调压缩机高低压管冷凝器等等全都要更换一遍,然后报价6000多块,比咱家里的空调挂机还贵一倍。后来网友去了朋友的修理厂,发现其实只需要200多块加点氟利昂……
曾经央视的“3·15”晚会,也揭露过不少类似黑幕。谁让换件比维修赚得多呢。
一个是过度保养。
通常去4S店买车,店员都会送咱些保养券,但这些券的背后,很多都是过度保养。比如空调养护发动机机油清洗三元催化等,都是4S店不成文的过度保养项目,看似送了500元保养券,其实过度保养了700元。
一个是开车主的车试车。
车子修好总归要试嘛,一般就是围着4S店开几圈,但也有个别时候,技师会出于各种原因开很远办点私事儿,偶尔遇上个小刮擦,就自己在店里补个漆,车主并不知情。这都是4S店店员心照不宣的事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车主和4S店商量好的,这种大多发生在因事故造成的维修时,车辆发生事故的位置本身就有剐蹭或掉漆,这时候只要保险公司没有给事故现场拍照,车主就有可能和4S店协商好,给这个位置刻意搞出更大的破坏,从而进保维修。
反正只要维修价格在一定范围内,保险价格上涨就不是按照金额,而是按照次数来判定的,所以修都修了,还不如让保险多修点。
这种情况同样非常常见。
但我说的这些,其实都只是4S店猫腻里的基础款。
知乎话题里有个提问:“汽车4S店有哪些黑幕?”下面有506个回答,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学习”,你会发现只有车主想不到,没有4S店做不到。
而普通车主如何才能规避这些陷阱?或许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无非一是看购车时发放的《保养手册》,严格按照手册操作,不做手册之外的推荐保养;二是多看看之家的维修和保养栏目。
因为4S店的被把控难度,其实对各方而言都不算小。
其一,车主不懂行。
大多车主对汽车零配件、维修、保养等领域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所以要么会盲目信任4S店,要么根本不知道质疑从何下手,所以本身就给了4S店足够宽松的环境。
维修保养动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4S店全部后台操作,对于本就不懂技术的车主来说,想要发现猫腻取证也变得尤其困难,无形中助长了4S店的气焰。
其二,监管难到位。
在监管部门的投诉统计里,汽车市场的调查取证一直都是最难的。
还是那句话,汽车这个行业太技术密集型了,即便是监管部门,也没有能力逐个对投诉车辆进行完整、定量的拆卸评估,再加上4S店这么多年来早已对隐蔽的手法轻车熟路,想要规避法律和取证并不难。所以监管部门的日常查处难度始终很大。
但这也正说明,监管部门对4S店和主机厂常态化的监督和检查,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其三,“走投无路”的4S店。
在某些理性人士看来,4S店乱象愈发层出不穷,客观而言也是“形势所迫”。
首先要说的是,他们的意思并非“形势所迫”就可以成为4S店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理由,但无可辩驳,仅靠卖车,4S店的确不挣钱。
依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数据,2019年,70.3%的经销商反映其代理的主要车型的市场价格低于厂家的批发价格;55.2%的经销商在所代理的所有车型中,能通过价差获利的车型比重仅在10%以下;仅有9.5%的经销商有超过一半的车型能够获利。
同时,2019年,有31.5%的经销商新车销售亏损3%以上,67.2%的经销商新车销售亏损。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上海某合资品牌4S店售后总监透露,“按照业内平均水平,销售利润、增值服务利润、售后收入利润大约占比在10%、40%和50%。如果要收回投资,仅仅依赖销售车辆的返利,几乎没有可能。”
而且,一些厂商还在不断取消对经销商的部分返利。经销商们已经越来越难通过新车销售盈利。
日子不好过,所以大量经销商走上了破产之路。
去年,中国第一大汽车经销商、年营收超过400亿元的庞大集团宣布破产重组。
10月20日,厦门信达收购了著名的豪车经销集团正通汽车29.9%的股份,成为了正通汽车单一最大股东。在2020年刚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中,正通汽车排名第13位。
这就是肉眼可见,却又被很多人视而不见的经销商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维修保养已经成为4S店最大的利润增长点,4S店再也不是销售、维保“两条腿走路”,而是“一只脚蹦跶”。
所以这两年我们看到4S店越来越多的巧立名目,出库费、报备费、金融服务费、抵押担保费、代办上牌费、保险返利费等等,不知所云。
再加上越是如此窘境,4S店技师的工作越不受欢迎。根据中研网的数据,由于汽修行业环境较为艰苦,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工资水平却始终上不去,导致近年来汽修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今年我国汽车维修方面中高级技术人才缺口或将达250万人左右。
人才缺口和收入困境摆在那儿,技师们很多时候就只能依靠“动手脚”挣钱,为了留住员工,很多4S店也就纵容了违规行为。
所以有些人认为,或许这真是形势危急下的“人性失控”,而不是恶意妄为的“兽性大发”。
但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这并不能成为4S店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理由。
不然十几年前就开始的加价乱象和几年前就普遍存在的砸车猫腻,又作何解释呢?
4S店,这个曾经看起来无比强大的汽车销售维保体系,如今其实已千疮百孔。
很多造车新势力也早已开始尝试直营模式,不再依靠4S店,比如特斯拉,线下建体验店、线上选车订车,没有中间环节。这样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也节省了土地、人力等各种成本。(当然,韭菜的事儿就另说了。)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其实传统4S店模式已经到了生命周期末期,是被更高效、透明的直营模式取代的节奏了。
很多网友因此期待直营店彻底取代4S店,规避各种陷阱风险。
但维保乱象真能随着4S店变直营改变吗?维保的背后,难道不是依然是那些技师本师嘛?
更何况,我不认为短时间内直营模式可以彻底取代4S店。新势力们暂且不表,至少已经采用产销分离体系的厂商,倘若想更换直营模式几乎不太可能,毕竟这会涉及到大量现存经销商的利益,引发的震动不容小觑。
我能看到的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很多主机厂们已经在帮助经销商实现业务多元化,比如新增二手车、共享汽车、金融服务等等,逛4S店的时候,我也发现很多品牌的店中央都开始摆放二手车型。
4S店乱象积重难返,客观而言我对其能否被“连根拔起”并不乐观,只能希望监管部门加大介入、直营模式和多元业务的开展能让经销商规范一点是一点吧。咱自己能做的,除了不在乎,大约也就是看看《保养手册》这点事儿了。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