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传宇 编辑|路由社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特斯拉的追随者。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就有很多“表亲”。蔚来、小鹏们自创立之日起就主动对标特斯拉,在技术和营销上亦步亦趋,从不敢慢半拍。
而随着特斯拉电池日热度的扩散,特斯拉在电池领域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跟随者——韩国动力电池巨头,LG化学。
在电池领域,LG化学到底是如何“模仿”特斯拉的?LG电池又将如何发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在中国,LG化学又将如何发展?
产能翻三倍
据外媒报道,LG化学近期对外表示,公司计划将特斯拉和其他公司使用的圆柱形电池的生产能力提高三倍,并考虑在主要市场进行产能扩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家韩国公司同时还披露,由于电动汽车对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该公司收获了创纪录的季度收益。数据显示,LG化学第三季度总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9%,达到创纪录的9020亿韩元(约7.96亿美元),与预期相符。
此外,LG化学电池部门还生产包括用于苹果iPhone的消费电子电池,其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690亿韩元(约1.49亿美元)。而且,欧洲汽车制造商推出新EV以及新的移动设备,使得汽车电池和圆柱电池销售持续增长。
LG化学还预测,其第四季度的电池销售和利润将进一步增长。
相关资料显示,LG化学与宁德时代(CATL)一起为特斯拉在中国制造的Model 3提供电池,而松下为特斯拉在美国制造的汽车提供电池。LG化学还向现代和沃尔沃提供电池。此外,通用汽车,大众汽车集团也是LG化学的客户。而且,LG化学在波兰、美国、韩国和中国都设有生产工厂。
LG化学首席执行官Hak Cheol Shin上周表示,该公司正在与“一对”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以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汽车电池。Shin说,LG化学已经在与通用汽车和吉利汽车建立电池合资企业,并希望将合作关系扩展到其他汽车制造商,但对此没有详细说明。
在业绩预期及客户产品需求的双重促进下,LG化学计划从每年100-120GWh(2020年末)年产能扩大到260GWh,该目标将在2023年实现。而这个产量足以为大约500万辆纯电动汽车供应动力电池。
从客户的分布来看,随着特斯拉上海公司产能的提升,通用电动汽车计划的推进,北美和中国市场或将是LG化学先期布局的重点。此外,随着特斯拉德国工厂的持续进展,加上大众I.D系列车型的量产,欧洲市场或将成为LG化学第二波产能扩张的重点。
“模仿”特斯拉?
在公布飘红的财报之外,LG化学还宣布,公司正在开发“新型”圆柱型电池,可将能量密度提高五倍,功率提高六倍。
巧合的是,在前不久的特斯拉电池节上,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表示,特斯拉新型4680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现款产品提升高了五倍,功率高六倍。
这样的“相似之处”,不由得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两家公司前后推出的新产品,会不会使用同一种技术?不过,LG化学在新闻资料中使用的确切词汇是它正在开发“新的外形”,这可能也意味着它与特斯拉正在做的事情有所不同。
但是,特斯拉在开发4680电池的同时,与一家专门从事电池生产的公司加深合作充满意义。对于LG化学和特斯拉而言,在现有的合作框架下,进一步丰富双方的合作内容,这无疑也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如果,特斯拉将该技术许可给LG能源解决方案,它可能会从这家韩国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中收取使用费。换句话说,如果特斯拉允许的话,LG的能源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高这类新电池的产量,共同解决量产的问题,加快新电池量产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其他型号电池的产量。
相对的,对于 LG化学而言,与特斯拉技术共享的策略,已经在此前松下和特斯拉的合作被证明为可行。这样的合作,不光可以摊薄未来电池开发的费用,而且随着电池产量的提升,制造等环节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从而提升这家韩国公司的竞争力。
当然,抛开上述利好,LG化学和特斯拉在产业布局上,比如在欧洲和中国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主机厂与零部件厂商就近采购、供货的模式,也会最终将它们推向合作的谈判桌。
总地来说,无论是产品数据的“雷同”,还是合作利益的驱使,全新的4680电池抑或是LG的新电池,都将成为特斯拉和LG化学的合作纽带。
一切为了第一
LG化学,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从来都是一个奔跑者。
自2015年11月开始,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共57家电池企业入围,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产动力电池企业。但三星SDI、松下、LG化学、韩国SKI等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始终未能进入“白名单”目录,多家日韩动力电池巨头的在中国发展计划被迫搁浅。
但是,随着2019年6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被废止后,暂别中国市场的LG化学正在加速回归,并促成了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洗牌”。
比如,2018年7月,LG化学宣布投资20亿美元在南京建设了32GWh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已于2019年10月开始量产,2023年全面投产。2019年6月,吉利汽车与韩国LG化学订立合资协议,并将成立合资公司。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LG化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5.9GWh,以24.6%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宁德时代排名第二,装机量达15.5GWh,市场占有率为24%。
而在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中国企业占据了7家。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23.54GWh,位居榜首,同比增长96.2%,市场占有率为25.4%。彼时,LG化学仅仅位列第四位,甚至落后于松下、比亚迪。
短短2年时间,LG化学已经从动力电池的第二梯队,快速上升至头名,这背后不光有多年技术储备的助力,与主机厂的合资模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中国市场,上汽通用一直“坚守”着LG电池,而在美国市场,LG化学也从松下的份额中“虎口夺食”。
但是,对于LG化学而言,当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此前,有媒体报道,自2018年上市发售以来,现代汽车KONA已经接连燃烧了14辆。LG化学日前也表示,它已与现代汽车组成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寻找影响韩国和国外约14辆KONA电动汽车的电池起火的根本原因,
据外媒报道,韩国交通运输部经过调查后宣布,几起KONA电动汽车的起火原因与“电池缺陷导致电池内部短路”有关。
动力电池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第一只“拦路虎”,也是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2019年,蔚来汽车就发出召回通知,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而起火事故的原因是,动力电池模组的线束走向不当。
汽车行业流行着一个魔咒,每一个主机厂都很难长期稳坐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都会因为各种质量隐患被匆忙“赶下台去”,例如,当年丰田的“刹车门”、大众的“排放门”等等。当下,对于动力电池产业而言,电池企业也可能因快速的扩张而留下质量隐患。
在快速的跃进当中,LG化学能否打破这个“魔咒”,与特斯拉携手谱写更好的未来?这,或许只能时间来回答。
ROAD
BOOK
为了人、车、生活的更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