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宝马集团宣布计划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的消息在汽车圈引起了轰动,毕竟这是中国合资车企股比开放后"首个吃螃蟹的人"。
而除了宝马之后,又有一个车企也"蠢蠢欲动"。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德国戴姆勒公司提出了增持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控股合资企业北京奔驰的可能性。不过,对此报道,戴姆勒表示,对媒体的猜测不予置评,而北汽一名代表也回应称,"没有这样的事情"。
![]()
"潘多拉魔盒"的打开
![]()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发改委正式宣布将于2022年全面取消汽车行业股比限制。报告显示,按照中国合资车企股比开放的规划,2018 年将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 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在之前,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合资公司中最高持股只能为50%,而合资股比的开放,也让更多的外国车企将拥有比现在更重的话语权。而宝马则成为了这个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第一人。
![]()
今年10月,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再度强强联合,将合资协议延长到了2040年。同时,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针对合资股比限制的开放新政,宝马集团将继续注资36亿欧元,并从华晨汽车手中收购华晨宝马25%股份。
![]()
增股的可能性大吗?
![]()
尽管前面有宝马铺路,但是要提高在北汽的话语权,对于戴姆勒来说也并不是一件易事。不过,鉴于戴姆勒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
![]()
近些年来,奔驰在国内的发展是非常喜人的。2017年,奔驰在中国销售新车587868辆,同比增长25.9%。而在今年10月,奔驰以9.2%的同比增长率在华销量达到了5.02万,并创造了历史同期最佳成绩。与此同时,在1-10月的累计销量中,奔驰也仍然以55.1万台的成绩傲视一众豪华品牌。
![]()
不可否认,奔驰在华的市场表现是客观的,但反观全球,奔驰的销量却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今年前十月,奔驰在欧洲市场以及美国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幅,而中国市场自然成为了戴姆勒想要保持财务能力以及提升利润的关键。
![]()
与此同时,北汽如今的发展也开始陷入僵局。据数据显示,从2014至2016年的三年间,北汽自主品牌亏损分别为19亿元、33.4亿元和22.45亿元,2017年更是创下了达75.01亿元的亏损记录,北汽也不得不为将来做打算。
![]()
从上述所看,如果奔驰真的能够增股,对于两者来说也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一方面,戴姆勒将拥有在国内市场更多的话语权,也方便以后其在华的发展。另一方面,北汽也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戴姆勒的资金发展品牌,且在技术方面肯定也有戴姆勒更多的支持。
![]()
股比开放后,对中国汽车产业有何影响?
![]()
众所周知,在股比权没放放开的时候,话语权都是掌握在中方这一边的。当没有了国家的保护后,可能许多的话语权也将被颠覆,而中国市场以及自主品牌是否会受到冲击,也无疑成为了大众关心的一点。
![]()
其实,合资股比的开放其实并非是件坏事。在更多的外资进入后,为我国提升汽车制造业的造车理念、体系能力、供应链建设等多方面带来重要帮助。同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汽车产业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在中国本土,外资的力量仍然会有一定受限的。且相对于外国车企,自主品牌对于国内本土市场的需求以及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是外国车企难以达到的。此外,股比的开放,也会吸引更多的外企企业来华投资,这将会是国内汽车产品的竞争更加激励,无疑也会推动国内车型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增长。
![]()
当然,合资股比的开放对中国的自主品牌肯定是有影响的,无论从进入市场的早晚,还是从质量上的好坏,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股比放开后,中国车企将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要说没有压力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如果自主品牌没有顶得住或者是说没有将其转换成动力,还是想以市场换技术,不自己提高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想要取胜也自然是天方夜谭了。
小编语
![]()
实话说,无论是不是戴姆勒,都总会有另外的外国车企去做这个股比开放的第二"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股比的开放会卸下对自主品牌的"保护伞",而这样的压力下也只会出现更加强烈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优胜劣汰的方式也将更快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无疑是一件好事,毕竟充分竞争带来的不仅是汽车降价,还有更丰富多元的车型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