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力帆10月13日晚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12日、13日分别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并正式立案调查。
力帆控股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47.08%股份。尹明善、陈巧凤、 尹喜地、尹索微均在公司担任董事职务,以上四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0.49% 股份;以上四人通过持有力帆控股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计 47.08%。
公告发出后,*ST力帆股价直线下挫。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涉嫌违规披露前不久,*ST力帆因有吉利方参与破产重组,股价曾一度出现明显上涨,由8月31日的每股3.41元飙升至10月13日最高时的6.45元,但截至14日早开盘,*ST力帆股价仅为每股5.72元。
力帆曾以摩托车起家,后于2003年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股份,更名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汽车市场。早期的力帆汽车曾以市场竞争尚不激烈等优势,在市场曾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后期核心技术的匮乏、车型短缺及老旧,以及在新能源市场的失利,使力帆销量一路下滑,今年前8月公司累计销售燃油车1,183辆,同比下滑94.53%;新能源汽车销量661辆,同比下滑60.54%。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9.42%至15.84亿元;净利同比下滑173.99%至-25.95亿元;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98.87%。而在债务方面,8月公布的《关于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中,力帆目前涉及诉讼(仲裁)已达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此前一年内公司(含子公司)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金额累计约为3亿元。
营收的下滑与债务的与日俱增形成了反常的协调,曾决心要重返摩托车市场、创始人二度出山均是为解决集团生存问题,但 8 月 21 日公布的破产清算信息昭示着上述决策的失败。
在力帆发布的公告中,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分别代表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和吉利控股集团)已确认参与力帆破产清算工作,资本市场对这一消息的看好也体现在力帆应声上涨的股价上,直到本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根据规定,力帆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如果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这将意味着力帆在此后或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但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公告中,公司曾指出“经自查发现此前公司及公司子公司存在违规对外担保情形,涉及违规担保金额为55,000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38%,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比例为217.42%。”这也暗示早在力帆并未破产清算和证监会并未立案调查之前,公司便曾对外公布过违规担保的警示,有分析人士认为由此可看出参与重整力帆的两家企业或受此次立案调查事件影响有限。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力帆总市值已跌至75.15亿元,每股售价也由昨日收盘的6.02元跌至今日午时的5.72元,同比下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