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过后,紧接着举办媒体试驾的全新伊兰特,应该是热度延续最高的新车。自2003年上市以来,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470万辆,占比北京现代总销量的40%以上,名副其实的“台柱子”。
关于全新伊兰特的技术和产品亮点,我们之前曾详细介绍过:《全新伊兰特成了卖相最好的韩系车!网友:到底是轿跑还是买菜车?》、《美媒横评全新伊兰特:跟“标杆”思域、卡罗拉风格大不同,新技术占优》,得出的结论是:披着时尚的外衣,全新伊兰特骨子里仍然是辆务实的家用车,并在新技术和配置上有“用力过猛”的表现。
想在国内分羹一杯,与轩逸和朗逸“直接对话”是不可回避的。尤其是轩逸,今年1-8月共售出了310,741辆,8月销售了56,034辆,市场反馈相当火爆,老王换新PK新王者,到底谁是最强的A级车呢?
根据全新伊兰特10.98-14.58万的预售价,让我们赶在正式上市之前,客观分析下。
设计与空间:
轩逸会哄人,伊兰特最长
先说感官,车载君觉得:三辆车可以分为两个阵营,朗逸属于稳重、得体的风格,没有太多夸张的线条、也没有过多的时尚点缀,妥妥的经济适用男形象;而轩逸和伊兰特,在设计上是有共通性的,这两辆车降低了视觉重心,再配合宽车身,营造出了“低趴”的效果。
同时,相比轩逸,伊兰特还要更激进些,它来自第三代现代i-GMP平台,让车内乘员舱座椅位置降低了25mm,前悬也更短,相比轩逸1450mm的车身高度,伊兰特只有1415mm,再配合短前悬的设计,更容易营造出“轿跑”的贴地感。
更夸张的还有前门的折线,这个绝对是钣金师傅的天敌,一旦发生碰撞,维修起来应该不会太方便。
不过,通过尺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除了高度,在长度、宽度和轴距上,伊兰特要领先于另外两车,实际体验也是如此,伊兰特的后排腿部空间相当宽敞,而且它的座椅和索纳塔同样舒适,坐上去有微微的塌陷感,水平与轩逸相当。
车载点评:作为家用车,空间肯定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相比轩逸、朗逸两款标杆,伊兰特在车身尺寸上是有优势的, 但颜值是否是加分项,还需要市场检验,毕竟卖的好的设计都比较保守,就像轩逸,即便往年轻方向发展,也会保留大气的一面,而伊兰特则已经有些战斗范儿了。
动力与配置:
发、变老练,向黄金标准看齐
对于家用车来说,动力其实并非用户关注的焦点,除了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思域,提供了夸张的177PS马力,大部分主流车型还是比较佛系的,够用、省油就好,轩逸甚至全系都不提供涡轮增压发动机,但热销依然。
全新伊兰特的动力组合还是比较老套的,可能会成为销量主力的1.5L车型匹配CVT变速箱,最大功率115PS,最大扭矩143.9N*m,账面参数比搭载1.6L自吸发动机的轩逸略逊,与朗逸1.5L伯仲之间。即便不具体试驾,大家也能想象到,这个版本的伊兰特应该是绵软、轻快的类型。
1.4T涡轮增压版本配合7速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140PS,最大扭矩211N*m,谈不少多暴力,但动力储备肯定会更充足,而且它的变速箱调校相当不错,低速状态下,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顿挫。
当然,核心的吸引力还是价值,1.4T车型的最低预售价为13.68万元,比朗逸280TSI车型便宜了不少。
至于配置,韩系在合资品牌中一贯厚道,伊兰特的1.5L和1.4T的顶配车型带有360°全景影像、并线辅助、全速自适应巡航、64色车内氛围灯,而中配及以上车型带有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前后泊车雷达、蓝牙钥匙、远程启动、前排座椅加热及方向盘加热。
总之,除了最低配车型外,其余车型配置表现都非常好,常用的功能都提供了。
车载点评:颜值向左,动力向右,从动力系统不难发现,全新伊兰特还是理解用户对于经济、可靠的家用诉求的,而且它的底盘整体性、滤震能力和转向手感都有明显提升,动态表现不再是短板,丰富的配置表现也并非是一种弥补,而是加分项。
总结
还记得一份用户调查里提到过:家用车的用户往往最挑剔,事业与家庭之间,在有限的预算内,他们希望爱车能提供更多,全新伊兰特的综合实力不错,但品牌和口碑可能存在劣势,最终的吸引力,还要交给正式售价来诉说。
常理上,肯定会比预售价格低,再配合相关的金融礼遇政策,竞争力不容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