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曾几何时车企挤破脑袋也要刷存在感的北京国际车展,却在今年稍微“退了烧”,参展车企的数量和新车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缩水,这是为什么?
1、首先参展经费就是一个高门槛,一家车企参加北京国际车展,仅场地+搭建费用就需要好几百万,再加上各类演出、活动、展车运输成本,开销千万很正常。如果追求效果,花费再高也不稀奇。
而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车企都开始大范围开源节流,对于那些实力有限的车企来说,把钱放在实际的促销上或许更有效果,此时车展对于它们来说更像“赔本卖吆喝”。
2、新生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影响了车企对车展的态度转变。互联网营销的渗入、体验式营销的受热,让车企开始重新考虑花大代价参加车展的消费比。毕竟消费者的闲暇时间都被碎片化之后,谁愿意连着盯几个小时车展呢。
3、虽然车展上发布新车可以获得媒体的集中报道,但一个大型车展永远不缺新闻。除非你的产品真的被绝大多数人关注,否则再快的新闻也会瞬间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所以,才有了越来越多的车企,干脆在车展前发布产品,不再被传统套路绑架,甚至在必要时放弃车展。
4、面对以品牌和营销为主的北京国际车展,如果车企想要展示其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它们更愿意参加花费较少但一样吸引媒体注意的CES展,所以传统的车展功能正在被新兴“功能型”车展所蚕食。
5、车企业务转型,参加乘用车车展不再成为刚需。
疫情当下,所有的汽车行业从业者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确实需要一届高级别的车展来提振产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