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资讯】今天,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车辆行驶静谧性便是消费者普遍看重的一个素质。一般来说车辆行驶中的噪音来源主要包括风噪、路噪、发动机噪音、车内零部件噪音等几个方面,其中风噪与车身设计和速度等因素直接相关,在高速行驶时也是车内主要的噪音来源之一。
9月16日,长安汽车在中国汽研空气动力学-声学风洞试验室对长安UNI-T的低风噪设计进行验证。
![]()
该试验室配备了专业的测试设备,室内四周墙壁和顶部都安装有吸声材料,流道内有声学处理和压力脉动调节,使背景噪音降为极低的水平。在实验风速达到140km/h的时候,环境噪音也仅仅只有58 分贝,是世界上最安静的风洞之一。
![]()
为了精准监测噪音音源,试验室内还配备了麦克风阵列,上、左、右三个方向各168个,总共504个麦克风阵列可以精准识别出声源位置。这些麦克风配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声学照相机,就可以以图像形式显示噪音位置。
![]()
除了监控车外噪音的麦克风阵列外,试验室配备了车内人工头、球形阵列和表面麦克风,其中人工头主要是采集人坐车时感受到的真实噪声,在测试中,会放置在前排驾驶及副驾驶座上。人工头双耳位置安装有声学传感器,这样在录制声音时,可以模拟人体肩部、头部和耳廓等部位对声场的影响,回放出更接近于人耳实际听到的声音信号。
球形阵列在测试中会放置在驾驶舱内部,帮助找出车内的声源分布以及噪声泄露位置。
表面麦克风粘贴在车身表面,作用于测量车身表面的压力脉动。三个设备都是为了辅助在风噪实验中得到最全面的数据,找出问题点并加以改善。
![]()
为了达成低风噪的效果,UNI-T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采用了大量计算机模拟CAE仿真,通过模拟仿真,对后视镜造型进行优化,仅这个部分,便要涉及造型、法规、CAE和产品等多个部门,造型是否好看,视野是否满足法规要求,最终调整完的风噪是否能够达标,需要与多个部门协同与合作,一个微小的改动需要背后无数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后视镜优化,驾驶员人耳处总声压级便降低了0.3dB,这样的细节积少成多就带来了最终低风噪的效果。
![]()
车尾的深V形尾翼也大有学问,由于尾翼采用了镂空设计,车顶的气流会通过孔洞和V形通道向下冲击到后窗上,形成较大的风噪。第一次看到这个设计时,设计团队召开紧急会议,反复论证可行性和风险,并调用了4000核仿真计算资源,其计算量超过100万CPU小时。如果换作市面上的高性能个人电脑处理器,需要不停运算12年还多,而4000核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把整个计算周期压缩到20天。在前后做了超过60个优化方案的计算,最终找出20多个有效方案,大幅降低了尾翼产生的风噪。
![]()
最终气流在通过车顶后部时,鸭尾将气流上扬,后部尾翼形成一个斜面更好的引导气流,气流向下拍击后窗的趋势得到缓解,风噪被有效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