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界在2019年月份发布一篇《李书福,杠杆失衡》的文章,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2018年吉利单车售价仅仅为6.8万,而2017年是7.3万元,即使高端品牌(领克)的加入,仍旧没能提升吉利汽车的平均价格,“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升级遭遇挑战。
这篇文章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性价比”品牌,虽然这篇文章讲的是吉利在发展中的问题,但事实上却暴露出整个自主品牌仍然依靠着“性价比”策略过活。
不信?分析自主品牌售价天花板,你能发现自主品牌如果不再依靠“性价比”之争,那么发展境遇将会是另一种结果。
以轿车体系为例,目前自主品牌最大市场份额体现在“5-8万级”市场,2019年轿车销量65万台的吉利汽车,指导价过10万产品少之又少,其实如果剖析细分数据,数据事实上更低。
细分到车型方面,帝豪全年销量达到40万台,远景销量8万台,缤越销量8万台,博瑞销量仅为两万台左右,折算进去领克03,事实上指导价超10万以上的车型,已经被帝豪、远景等5-8万级产品拉低单车售价。
从一点上可以看出来,自主品牌想要摆脱“性价比”标签难度较大,博瑞的失利足以证明这一观点,吉利如果不是搞一个领克品牌出来,领克03销量也难以走高。
当然这不是针对吉利,这是自主品牌整体面对的问题,目前即便是单车售价超9万的哈弗SUV,仍然也面临向上走的阻力。从长城2019年财报大致可以预判出,长城汽车2019年单车售价高度已经提升到9.1万左右。
但在SUV市场中,仍然与合资竞品有一些产品,即便它是国产车之最。
其中释放的信息流较大,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自主品牌目前依靠发展的市场,是合资品牌当年的赛欧、桑塔纳、凯越等产品市场?听起来很难受对不对,但事实就是这样。
凯越、赛欧当年攻占的就是6-10万级产品,这是市场五年前是合资品牌,现在是自主品牌,一个全新且具有巩固性的消费品牌,必然是从低往高发展,除了一些小众的豪华品牌是出生即高贵之外,毕竟这部分品牌不可能有太出色额的份额。
既然我们是抢占了合资车此前低端份额,那么就不能太乐观,毕竟售价抬升一个量级对于所有自主品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肤浅的来说,今天帝豪卖到6.7万有3万人消费,那么售价提升到8万还会有3万人支持吗?我的态度是怀疑的。毕竟不少人选择自主品牌的重要原因是预算所驱。毕竟当你手握20万,你真的会选择一台顶配博瑞吗?
从博瑞顶配以及雅阁中配销量上来说,这个问题结果不用多说。
“国产车站起来了”,这是我此前的一种错觉,我现在称这种错觉叫做“技术型错觉”,因为我们之前肤浅的认为销量优势就是一种成功,的确,这是一种成功,但只是阶段性的初步成功。
如果你拿今天自主品牌做出的成绩来得出国内市场销量碾压某一合资品牌的解决,我只能说格局太小了。比如说目前一部分消费者认为的吉利已经碾压了现代汽车。
当然,国内销量是碾压了没跑,但现代全球销量达到719万台,谁碾压了谁?而且根据北京现代三季度营收数据显示,北京现代7、8、9月累计完成17.46万销量之时,带来了166亿营收,折合单车售价达到9.5万。
很明显,即便是被不少人所不齿的韩系车,单车售价仍然是优势。
自主品牌想要保证品牌向上走,需要经过漫长的历练,品牌、产品、可靠性、服务都需要全维度、长周期下工夫才能完成,但是很明显想要弯道超车的自主品牌,有几个能耐得住性子。
再来看一个标杆企业,丰田。
卖的了6万的威驰,也卖得了100万的埃尔法、陆巡,都是丰田标,不少人嗤之以鼻的日系品牌,谁能做到与丰田一样,顶级高端车也能屹立于市场不倒?这拼的是企业耐力以及口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