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管是网络上,还是新闻里,大家对奇瑞的看法都很一致,觉得奇瑞要被时代淘汰了,其实从销量不难看出,奇瑞如今确实深陷泥潭,但也还没到无法自拔的地步。
奇瑞发迹于1997年,第一辆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是奇瑞QQ,这款车能大火是得益于当时人民根本没有钱去买其他车,97年中国市场大家比较熟悉的车型大概就是夏利、普桑这种十几万左右的轿车,而当时人均月工资不到500元,想买一辆小汽车难如登天。
就这样,奇瑞抓住了市场机遇,推出了奇瑞QQ系列, 一辆大概在三万元左右,对当时人民群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奇瑞被迫走上自强之路
在奇瑞上市之初,由于当时国内官僚主义严重,奇瑞迟迟拿不到准入证,而且当时的四大车企没有一个看得起奇瑞,说来也好笑,后面在芜湖市政府的力保推荐之下,才给了奇瑞一个和上汽合作的机会。
之后上汽和奇瑞合作后一分钱也没有出便拿到了份额不低的股份,上汽看不起奇瑞,当年的普遍看法是中国人不能自己造车,必须学习外来技术几十年才能自己独立造车,所以奇瑞的横空出世,包括销量爆火的奇瑞QQ,给了四大车企很大的压力。
到最后面四大车企的打压之下,供应商也不再提供零部件,使得奇瑞只能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从此开始了自主研发和自造自卖的征程。
品牌战略模糊不清,奇瑞失势在所难免
奇瑞作为自主品牌,一直有颗向高端汽车领域进发的心,不管失败多少次,奇瑞都没有失去再来一次的勇气,可现实会给你无数次的机会吗?
2004年奇瑞汽车第一次向高端领域进军,首先推出东方之子2.4L车型,售价为16.66万元。但是很快,连续10个月的惨淡销量让当时的董事长尹同跃寝食难安。
尹同跃将这款车的失利归责于品牌的不足,他认为是奇瑞这个平民化招牌影响了高端化的道路,这个观念到现在来看都是非常超强且正确的,但是他偏偏忽略了一点,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以优秀的产品力和硬实力作为基础。
东方之子被腰斩之后,并没有让奇瑞失去信心,2007年12月奇瑞汽车和以色列集团各自出资50%,成立了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随后改名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开启了全新的高端化之路。
然而现实很骨感,观致汽车仅坚持几年后便被奇瑞贱卖给了宝能集团,奇瑞对观致豪投150亿,而就连最基础的成本把控,观致都做的一塌糊涂。
两款车型观致3和观致5,当时的售价理论上应该有很大的利润点,但是却连年的进行着亏损,这导致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观致只能死撑,降价促销更是万万行不通。
你以为奇瑞这就放弃了?明显没有,但是留给奇瑞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了,观致失利之后,奇瑞从当年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到现在退居二线,乃至三线,还有多少钱和机会给奇瑞打水漂?
19年奇瑞再次发起征程,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品牌星途系列。
可以看到奇瑞在星途上面下了很大血本,肉眼可见的豪华第一次立于奇瑞车身之中,或许这是奇瑞最后一次向高端进发的背水之战。输了奇瑞可能连三线地位都难以保住。
奇瑞车好,质量好,为什么销量就是不好?
奇瑞在2009年就已经实现了自主CVT的突破,成为中国第一批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VT变速器,而在2020年'龙蟠杯'第三届世界十佳变速器评选中,奇瑞瑞虎8的格特拉克7DCT也榜上有名。
发动机更是更新到了第三代奇瑞ACTECO,在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中奇瑞排名也是颇为靠前,市场上更是公认奇瑞三大件属国产第一,那么为什么它就是卖不好呢?
在观致汽车打着高端品牌出现在人们眼中时,奇瑞在宣传上面干的奇葩事不可谓不少,比如高端品牌请直播网红天佑代言这种不合时宜的营销,无论是调性还是品味上实属牵强附会。
再比如奇瑞的战略就存在极大问题,奇瑞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套路还在延续,原以为能生出孙仲谋这样的神童,没想到却一个个全是阿斗,除了捷途品牌表现尚可,其他的都不够理想。
而且除了这一代的星途系列产品,奇瑞前面几款高端车型不但外形时尚不符合当下消费者的观念,内饰也像是十几年前的产物。哪怕本身质量过硬,消费者也不太过考虑。
写在最后:
近几年,奇瑞不断推出各种子品牌,这样的操作有利有弊,或许星途是留给奇瑞的最后一次机会,对于星途众多消费者也并不看好,不过至于奇瑞会不会重蹈覆辙,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