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国内职场有个非常流行的词叫“打工皇帝”,他们通常指受雇大型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比如老百姓熟知的微软中国董事长唐骏。汽车行业作为全球泰斗级经济体,自然不会缺少这样的能人。
如果不算已故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作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会长卡洛斯·戈恩先生,应该称得上当代全球汽车圈职业经理人的代表性人物。
一战封神
1999年,戈恩被雷诺日产联盟调任到日本任日产汽车公司社长,彼时正值日产汽车的低谷期,负债2万亿日元摇摇欲坠。异国为官的戈恩力挽狂澜,用了4年时间,便让日产汽车扭亏为盈。大神级操作随即被奉为经典,不仅入选美国哈佛等著名高校MBA的研究案例,戈恩本人更是誉为“日产的救星与恩人”。
一战封神后的戈恩在随后的仕途也很稳健,持续带领雷诺-日产联盟像全球大汽车集团迈进。2016年,又将三菱汽车纳入麾下,并兼任三菱汽车董事长。彼时,三大品牌一把手集戈恩一人之身。
据统计,2018上半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总销量达到553.8万辆,超过大众和丰田,首次登顶。诸多的荣光下,似乎预示着戈恩将完成自己预设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帝国”。可惜这样的荣光在最后却被蒙上了一层疑似“落马”的结局。
11月19日下午,戈恩乘坐的班机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刚下飞机就迎上来两位日本人,亮出东京地方检察院特别搜查本部的身份后,将其带走。而罪名的原因,是涉嫌偷税。
该事件的突发,既也没有征兆也没有传闻,“大新闻“短时间内就遍了全球汽车圈。诧异之下,全球各大媒体纷纷找原因,摆道理,分析戈恩被捕的背后真相。
但分析来去,主要原因早已没有集中在戈恩是否存在偷税的行为,而是指出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的内部现状:日本人对戈恩不满!
我们总结了目前对于戈恩“得罪”日本人的几条主要信息。
1. 裁员。还记得前文介绍戈恩上任日产后扭亏为盈这波操作吗,其中重要一环,是解雇日产汽车全球2万名员工,并关闭日产在日本的五座工厂。对于日本企业,大家也许有所耳闻,日企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即使是以企业自救的初衷进行大规模裁员,但也不可避免的砸了日本人的饭碗。
2. 吸血。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雷诺虽然是主导方,但贡献利润主方却是日产品牌,这从销量以及认知度轻易可见,中国市场也是如此。而雷诺长久以来都是依靠日产的“回奶”进行补充,即使车型开发也采用日产汽车现成的技术平台。比如雷诺科雷嘉和逍客同平台,科雷傲和奇骏同平台。
3. 独裁。一人身居三个品牌的董事长,日产汽车被变成了“戈恩王国”。
4. 合并。戈恩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联盟可以合并成一家大汽车集团公司。理论上来看,这是做大做强的信号,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挑战丰田和大众的全球地位。但鉴于日本人相对较低的话语权,一旦合并,更多的利益势必流向雷诺。所以,日产全球CEO早在今年年中就给出了回应:你休想!
(西川广人)
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透露的强冲突感,戈恩被捕整个事件被笼罩在强烈的“阴谋论”之下。
请君入瓮
据了解,举报戈恩的检举方,不是别人,正是日产汽车内部,也是说戈恩作为日产汽车的董事长,被自己手下人给送进去了,这事听起来就滑稽。与其说是集团内部公正的自查,怎么看都像内部博弈和斗争。
虽然此事跟国内关系不大,我们也能拿到相关的第一手信息,但日本媒体已经就此事进行了展开。比如,日媒报道日产汽车公司社长西川广人第一个跳出来指认戈恩的“罪状”,涵盖挪用公款,隐瞒收入等等。
三菱补刀
在戈恩被捕后,日产汽车名正言顺的解雇了戈恩作为日产汽车董事长的职务。而在整个事件中,看似和三菱没有关系,但作为日本车企,三菱势必要和日产站在同一战线。
在日产决定解雇戈恩后,三菱也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正在向董事会建议解雇戈恩。
丢车保帅?
如果说日本车企对于戈恩的负面态度在意料之中,那么法国本家方面彷佛也没有给到戈恩更多的支持。
戈恩被捕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会尽力保持雷诺与日产联盟的稳定性。总统的表态还算比较暧昧,但法国财长勒梅尔的言论就比较刺耳了,他直言“卡洛斯·戈恩不再处于能够领导雷诺的位置”。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也许往深层次看,雷诺和日产三菱之间的纠葛,更像法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法方希望借力壮大工业,日方既不愿甘于奉献也想保护本国汽车制造业。
而戈恩之事,究竟是两方的导火索还是休止符,我们也将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