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国内较早的提出电动车发展计划,并出台了系统具体的补贴、扶持、引导政策,国内的电动车行业在近些年中飞速发展。除了电池、电机、电动车整车制造企业大量涌现之外,中国还很长一段时间把持着“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的称号。
不过,从最近的销量情况来看,全球的电动车市场销量格局将会迎来改变,而中国的销量情况,也已被欧洲反超。在前不久举行的2020年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CATL董事长曾毓群呼吁行业领导、政策制定者和汽车产业的消费者,“能不能不要起那么大早,赶个晚集,因为我们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了,人家开始热卖。”
日前,柏林独立汽车分析师Matthias Schmidt公布了一份调查数据,其中显示2020年1-7月,欧洲累计电动车注册量已达到50万辆(纯电动汽车注册量26.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册量23.1万辆)。并且按照这个发展态势,在今年年底,欧洲的电动车销量将超过100万辆。
而国内的电动车销量则有些疲软,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7月,中国累计售出电动车48.6万辆,同比下滑32.8%。同时,销量下滑的态势明显,按照这种发展态势,中国在今年年底,新能源车的销量难以突破100万辆。届时,中国作为“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称号恐将不保。
不过,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解读,中国市场的当前现状,属于消费者和车企之间的相互培植的正常市场。
自2017年开始执行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2019年补贴幅度大幅退坡之后。当前,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的推广补贴越来越少,而这也是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经之路。但反观欧洲市场,各国政府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推广补贴发放的正式如火如荼,德国对纯电动车的单车补贴金额能达到7、8万元之多。荷兰则对售价在4.5万欧元以下的车型每辆补贴4500欧元。
不过,在当前的市场中,补贴退坡后,电动车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来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抗衡,这对于消费者和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从各车企电动化目标看,到2025年宝马号称是33%,大众是25%,沃尔沃是50%。特斯拉则表示要卖300万辆车。那么,为什么车企在电动化方面的积极性如此之高?在曾毓群看来,部分原因在于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初购成本有望和燃油车差不多,油电平价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