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论哥提到过一条关于力帆的消息,在8月6日晚间,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在解读这条消息的时候,我把它定性为——力帆即将破产。
![]()
如今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力帆破产的消息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但与此同时,吉利汽车收购力帆股份有限股份的消息却浮出了水面。据消息称,力帆将仅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将由吉利汽车全面接盘,这包括了力帆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壳资源、生产资质和金融牌照等等,甚至还包括力帆重庆工厂所在的鸳鸯地块。
其实早在今年6月,吉利收购力帆的传言就已经放出,当时的说法是:“吉利控股计划向力帆控股注资,成为其最大股东。”但吉利和力帆双方都对该传言进行否认,杨学良曾在微博上称:“没有此事”,而力帆则发布澄清公告进行否认。但空穴来风是汽车圈中很少见的一件事,同时按照吉利此前的“调性”来看,对于收购、并购,他们是相当在行。
![]()
在吉利手中已经诞生了许多奇迹,就沃尔沃来说,因为吉利的加入,让后者在2019年销量达到70万辆,创造公司成立以来最高销量纪录,同时还让自身发展迎来质变飞跃,从2016年销76万辆,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翻番增长至2018年150万辆,并在2017-2019连续三年蝉联自主品牌销冠,因而成为中国汽车崛起领头羊。因此许多深处发展困境自主品牌,都希望融入吉利生态体系里面,其中2020年4月就有长丰集团旗下猎豹汽车被吉利接管,用于新能源车整车生产及销售。
当然了,吉利不是一个慈善家,商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存在。那么此次收购力帆,吉利能够得到什么?
首先我们别忘了,在汽车市场上的折戟不代表力帆一无是处,他们摩托车业务基础实力依然强大,据2019年财务数据显示,当年力帆摩托车业务的营收达到26.49亿元,占比总营收的35%,摩托车利润达到1.98亿元,成为力帆旗下最赚钱的板块,同时盈利点主要集中在进出口层面,2019年这方面业务利润达到1.65亿元。
![]()
吉利会看中力帆的摩托车吗?这是肯定的,毕竟吉利也是做摩托车起家的,目前吉利控股控制的摩托车上市企业叫钱江摩托。2005年成立超过一个世纪的意大利摩托品牌贝纳利被钱江收购,目前成为钱江摩托旗下的高端品牌。李书福是一个相当有情怀的人,从最早做国产跑车“美人豹“到后来收购莲花品牌,就能可见一斑。那么对于曾经帮助自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摩托车品牌来说,感情更深。
把摩托车业务做大做强,甚至进军国际化,与本田、铃木这样的全球化企业靠齐,想必是李书福心中的一个“小目标”。这一点从此前吉利星越与贝纳利联合做营销活动,也能看出来。
第二,回顾过去的经历,不管是吉利旗下沃尔沃单独上市、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吉利回归A股科创板,其实质都是吉利集团在寻求更多的资本融资。力帆再不济也是一家上司公司,你说他有名无实也罢,人家好歹有个“空壳”。因此收购完成之后,通过业务重组,力帆就会成为吉利集团重要的融资平台。
![]()
同时目前的吉利有了沃尔沃、领克、极星和吉利四个品牌,并且四个品牌都在往中高端的市场突破,未来估计没什么机会再放低身价,去抢占中低端市场。不过在收购力帆之后,吉利就可以在中低度市场上再度“大展宏图”,利用吉利优质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力帆重新包装上市,彼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更具性价比、质量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三线”中国品牌,对于拓展市场帮助很大。
![]()
最后,力帆除了汽车、摩托车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硬菜”——摩宝支付,这是四川省内唯一一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同时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全国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有多珍贵,不言而喻,这是包括吉利在内的诸多汽车企业梦寐以求的金融牌照。收购力帆,吉利就可以将摩宝支付纳入旗下,与吉利原有的曹操专车一起,形成移动出行业务闭环,也可以纳入吉客生态之中,创造更多可能。
进入今年,不管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还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大兼并时代”大量弱势品牌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从2018年开始,合资品牌长安铃木、东风雷诺等均退市,自主品牌华泰汽车、众泰汽车、海马汽车等陷入市场困境,前几年还如火如荼的“造车新势力”,只有寥寥几家公司,才站稳脚跟……
这个前提下,边缘的自主车企淘汰出局,中国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因此破产对于力帆来说固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如果能有吉利在背后“撑腰”不管是对于这两家企业、还是对于消费者,都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