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趁着旅游淡季请年假去了一趟香港,然而刚出机场打车就遇到了尴尬的一幕:我将行李放在后备箱里后,习惯性地径直走到车辆右侧,拉开车门看到TAXI司机一脸懵X的看着我。原来我忘了香港是右舵车的天下。
![]()
短短30分钟的行程,我坐在内地车辆的“驾驶位”上,一直好奇地盯着司机操控这辆跑了超过200万公里的右舵版手动挡老皇冠,并用普通话夹杂着英语,和这位国语极不标准的香港本地TAXI司机进行“灵魂交流”。在下车的前几分钟,我终于搞明白了右舵车相比左舵车的几个主要区别,且听我慢慢道来。
![]()
很多没开过右舵车的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右舵车和左舵车之间是镜像对称关系,原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会变成从右到左,其实并非如此。在右舵车上,方向盘、仪表板、油门刹车离合踏板、转向灯拨杆、雨刷拨杆其实都和同型号左舵车完全一致,只不过从车辆左侧搬到车辆右侧而已,因此它俩的关系更像是左右平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日本本土生产的右舵车上,往往会出现转向灯拨杆和雨刷拨杆相互对调的情况,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但往往会给不熟悉的驾驶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其实左舵车和右舵车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换挡杆在驾驶者的左侧还是右侧,换句话说就是司机用右手还是左手来换挡。自动挡车型由于不需要频繁换挡,因此问题不大,而手动挡车型就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了。不过好在不论是左舵还是右舵车型,手动挡的换挡顺序都是一样的,都是左上角低档位右下角高档位,因此熟悉起来也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
纵观全世界,我们用红色代表左舵车使用地区,蓝色代表右舵车使用地区,发现右舵车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只有南非、印度、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沿用。换句话说,长辈们从小教育我们“走路靠右”的原则在这些地方并不适用,那为何这些地方与众不同呢?
![]()
或许我们可以从日不落帝国开始说起,原来大多数人天生都是右撇子,右手的力量和灵活性要远远高于左手,英国人也不例外。然而在数百年前,冷兵器时代没有枪炮等火器,所以会用右手持长矛等武器来作战。这种情况下面对敌人只有双方都靠左侧才能让兵刃相接,尽最大可能刺杀敌人且保护自己,久而久之左行的规则就此确立。
![]()
而右行的规则最早起源于美国,早期美国地广人稀,在没有汽车的年代,马车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同样因为右手相比左手更加有力量,可以更方便地挥舞缰绳驱赶马匹,因此坐在马车左侧来操控马车成为那个时代马车夫们的选择。时间一长,美国人民就形成了靠右行驶的习惯。
![]()
中国内地虽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拥有过来自各个国家左右舵的汽车,但后期由于美系物资的大量进口,导致左舵车盛行,久而久之人们就默认使用左舵车,并将右行原则写入法规沿用至今。
![]()
由于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均使用右舵车且经济都非常发达,豪车数量众多,因此让内地居民产生了右舵车比左舵车更好的错觉。实际上,同样一款车,左舵和右舵仅仅是方向盘、仪表、油门刹车踏板等位置不同,决定车辆性能和行驶品质的车身、发动机、悬架等基本都完全一样,也就不存在右舵车更好的说法。
![]()
不过右舵车相对左舵车更加安全倒是有数据支持,2015年欧洲地区某保险公司公布了2013年全年每10万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10万辆车的死亡人数以及每100万公里死亡人数,使用右舵车的英国都要低于使用左舵车的德国、希腊和塞浦路斯。这主要归功于驾驶右舵车更多使用力量感较强的右手来长时间控制方向盘,并且作为主视眼的右眼相比左眼在获取信息时更加灵敏,从而做出的反应也更快速。
写在最后
说一千道一万,左舵车和右舵车就跟甜豆花与咸豆花一样,完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偏爱或喜好问题,并不能用谁好谁坏来简单衡量。只是在尝试内地少见的右舵车之前,应该确保对车辆足够熟悉,避免慌乱情况下发生误操作现象。OK,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你也去香港打车,千万别打开驾驶侧车门一屁股坐在司机身上,那样真的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