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造车”似乎已经不是传统车企的优势了?
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的一段对话在汽车圈引起了不少的议论。缘起自然还是特斯拉。有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3在北上广深的销量继续碾压式领跑整个新能源,甚至传统汽车的市场。
![别被李想“带偏”了]()
随后,李想发出了感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赢在哪里。在李想看来,目前其他品牌的新能源产品,“比续航、比智能、比性价,都已经赢了(特斯拉),但没有改变任何结果”。
![别被李想“带偏”了]()
的确,如李想所言,目前续航的最长的国产纯电车型为小鹏P7,NEDC工况下续航达到了706公里。不说秒杀特斯拉,也实实在在处于领先位置了。而在智能化方面,小鹏P7也达到了L3级别(需要后期OTA),其它品牌如长安、广汽新能源旗下也都有实现特定路况的L3级新车“上路”。至于性价比、做工品质、豪华感更不必说,蔚来ES6、理想ONE,甚至售价15万级别的传统新能源产品,都能“秒杀”特斯拉。
![别被李想“带偏”了]()
价格便宜、配置高、续航长、品质好……眼里所见似乎都不弱于特斯拉,但销量却被“碾压”。这个问题提出后,不少人纷纷进行了分析。特斯拉何以致胜?一品君也采访了几家新能源车企相关人员,得到的结论都是基本聚焦两点:智能化+品牌。
如果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展开,的确发现在智能,特别是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走在了所有企业的前面。尽管很多企业也都在宣称L2.5或者L3,但在现实使用场景下,目前鲜有企业能全面PK特斯拉,可能在某一两个具体功能上具有优势。
以自动召唤功能为例,目前特斯拉已经开始规模开放使用,但国内厂商还在数据收集、开放验证阶段。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跨国巨头在智能电动这条赛道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落后。
![别被李想“带偏”了]()
然而,在与其它企业沟通过程中,一品君发现一个不好的情绪:要想超越特斯拉,续航、品质、安全等都不重要,做好智能和品牌即可。
这有些出乎意料。
众所周知,特斯拉常常被爆出各种各样的安全、销售、品质等问题,诸如自燃、自动驾驶事故、割韭菜等“丑闻”至今仍不时出现在媒体平台,但这些似乎从来没有影响特斯拉的销量问题,更没有对其市值带来伤害。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续航、品质、安全、性价比等是不重要的,只要做好智能化一个“长板”即可。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说过“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说过“下一个汽车时代是智能化,而非电动化”。可见,大家都将目光瞄准了“智能化”这条赛道,但在这条赛道上,“汽车”本身的属性虽然不是显性因素,但仍是基础性保证。缺少了“基础”,智能也将不复存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何小鹏在从互联网圈跳入汽车圈后有一个明显感受:互联网信奉一快遮百丑,只要你在某一个领域先跑出来,那么你的优势就是最大的。在互联网里面,把一两个点做到极致就够了。但是造车不一样,支配它的是木桶理论。假设是一百根木板组成了一个木桶,你有一两根木板非常高,对于造车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安全不过关、品质不过关、拿不到资质、铺设不了渠道……你什么都不是。
7月份数据即将公布,有些信息已经预判model3仍将会“碾压”自主新能源产品。在此,想提醒的是,在读懂特斯拉“碾压”同行时,也别忽略了造车的基础功能,否则可能会被“碾压”得更惨。毕竟,明年开始奔驰也将推出续航超700公里的纯电轿车了,毕竟“钢铁侠”也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