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斯克如果有听过马云这句话,应该会从中找到共鸣,甚至觉得这是在说给自己听的。
在外人看来,这个能够将火箭送入太空的男人,梦想基本实现了。
目前,马斯克的净资产高达742亿美元,成为《福布斯》全球第五大富豪。2012年他首次入选榜单的时候,净资产为24亿美元,位列第190位。在今年3月中旬时,他的净资产估值低于250亿美元,排名第31位。
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马斯克的身价涨了近3倍。原因大家可能也都清楚,近一两个月,特斯拉的股价就像坐火箭一般飞速增长,甚至超过了丰田、大众,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这直接拉升了马斯克的身价。
特斯拉极具创新性的产品设计和功能体验,不仅让资本市场产生高度兴趣与乐观态度,也让一众传统汽车巨头们,感到压力重重。
此前,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公开承认,奥迪在计算和软件架构以及自动驾驶方面,至少落后特斯拉两年时间。
强大如奥迪都“示弱”了,可想而知特斯拉对传统主机厂造成的冲击有多么剧烈,它似乎在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告诉我们:汽车市场不拼资历,不看过去,比的是纯粹的创新力与创造力。
听起来很残酷,但这确实符合时代变革的大趋势。
将时间往前推,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亨利·福特率先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他们都是所属时代的变革者,代表了当时最新技术与理念,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在燃油车独霸天下的时代,当马斯克决定用IT理念来造车,造的还是电动汽车时,就可以知道他要做的是引领时代的变革者,而非顺从者。
只不过在那时候,纯电动车的声量太过微弱,几乎被发动机的轰鸣声所覆盖住了。如今,“新四化”浪潮兴起,关于“电气化”与“智能化”的呼声居高不下,作为电气化与智能化两大领域的代表,特斯拉终于等来了颠覆市场格局的机会。
新四化:乘风破浪VS船大难掉头
在新四化浪潮面前,传统汽车巨头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电气趋势不可逆转,传统汽车厂商思路不再完全适用于造车,转型势在必行。
然而对于扎根燃油车领域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主机厂来说,转型之路并不是那么轻松。
一方面,它们此前一直以燃油车为主线,研发、生产纯电动车的时间并不长,所花费的精力也远远不够。如今全球车市下行,各大主机厂的销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特斯拉这一强敌在背后追赶,它们即使想向电动化领域迅速转身也会感到有心无力。
另一方面,转型所需要的大量资本也是摆在它们面前的大问题。这也得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传统车企单单改造生产线、工厂,就要面临数十亿美元的重组成本,这还没有将核心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等“费钱项目”考量进去。
因此,目前可以看到很多传统车企都采取了裁员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气化转型当中。此前,戴姆勒官方宣布,为了加大对电动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比例,计划在2022年底削减14亿欧元的人事支出,在全球裁员至少10000人;奥迪官方也发表过裁员声明,其计划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将节约下来的成本转向电气化领域投资;宝马计划在2022年之前裁员5000-6000人,以达到节约120亿欧元成本的目标,在它裁员的同时,它也在招聘大量电动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是传统车企还将面临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每年它们要为碳排放问题付出大量资金,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转型资本。
而特斯拉这一边,却靠着出售碳排放额度赚得盆满钵满。据官方公布,特斯拉今年一季度销售3.54亿美元的碳排放额度,同比增长64%,占总营收的5.9%。
因此可以看到,在新四化浪潮中,特斯拉是乘风破浪、势如破竹,而传统汽车巨头们普遍存“船大难掉头”的困窘,不过难是难了点,终归有华丽转身的可能。
造车理念:传统造车哲学VS互联网思维
除了在电气化领域抢先一步,特斯拉在造车理念上也对传统汽车巨头发起了挑战。
当初特斯拉造电动车时,被圈里圈外的人戏谑为“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如今特斯拉已经将“战火”烧到了全世界,收到战书的,可不只有底特律巨头。
“硅谷小子”这一称呼,既合理又形象,特斯拉的造车理念的确充满了IT味道,它思维激进、追求速度、积极创新。而传统车企,它们普遍比较稳健,行事严谨,对流程化较为重视。
以下我们从产品设计和响应速度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双方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产品设计方面,传统车企交付给消费者的,几乎都是经过长期测试、细节把控过后的成品,而特斯拉的产品往往是“半成品”,后期的很多调整都是通过推送OTA升级来完成的。
曾经参与戴姆勒与特斯拉合作的一名工作者透露,在生产一款新车之前,戴姆勒的工程师会出一份设计说明书,将各项零部件固定下来,并且不轻易更改,而特斯拉没有这个步骤,它们看起来简单而又迅速,甚至都没有对电池进行长期的压力测试。
在做工方面,特斯拉是出了名的“粗糙”,前段时间爆出了一批车主因为Model Y质量太差而拒收。在他们的投诉中,Model Y存在座椅压痕、安全带松动、车身面板间隙不均、遮阳板下垂、后备箱盖损坏等问题,更好笑的是,座椅甚至都没有固定在底座上。
上述这些问题,很少出现在传统汽车巨头身上,它们的“匠心品质”正是源自对细节的反复死磕。
其次在响应速度上,特斯拉充分发挥出了科技企业的灵敏与迅捷优势。据前特斯拉质量副总裁的Philippe Chain透露,特斯拉在管理上有三大特点:工作程序快速并且由价值驱动、执行过程中最大限度授权、采用扁平化组织架构。
这三大特点,决定了特斯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最棘手的问题。
Philippe Chain给我们举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特斯拉Model S准备接受碰撞测验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即其正面吸能盒的变形程度超过了设计要求。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Model S将无法通过测试。从发现问题到正式测试之间仅有4天时间,临时组建起来的特别工作组在得到充分授权后,完美地解决了这件事。
“同样的事情在特斯拉这里可能只需要开一次会,用5天时间解决,在其他传统车企那里,这可能要开数十次会议,用6个月解决”,Philippe Chain说。
原因在于传统车企注重流程化,它们需要从严格的规则及方法中获得操作经验。以前面说的吸能盒为例,它们可能会先彻底调查清楚是在哪一环节出了问题,然后开会讨论解决方案、惩罚措施,到最后,可能办法找到了,但是已经过了测试期限了。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曾在一次高管战略会议上说到,“我们还是被评估为汽车企业,而特斯拉已经是一个科技企业了,属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造车当中,也是传统车企转型的必要功课。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特斯拉的产品设计理念、OTA技术、管理模式非常先进,但是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特斯拉在宣传产品时总是用高价值用户体验,很少听到高品质产品体验。在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上,它将天平倾向后者。
然而,一个优秀的汽车厂商、一款卓越的产品在这两个问题上应该做的是兼顾,而非是取舍。
传统汽车巨头并不会坐以待毙,待它们华丽转身后,特斯拉还有这么大的优势吗?
一场冰与火之歌,正在徐徐上演。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