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理想汽车向美国SEC提交了IPO招股文件,股票代码LI,承销商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中金等机构。
根据文件显示,此次IPO理想汽车计划募集1亿美元资金。
![]()
![]()
但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理想汽车才刚完成5.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同时,结合理想汽车Q1的财报——拥有4.8亿美金的现金和短期投资。目前,理想汽车最起码拥有1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也就是说,就目前来讲,理想汽车的账上并不缺钱。
![]()
但为何理想汽车仍要赴美上市?是D轮融资时提出的条件?
抑或是为了博一个“第二个赴美上市造车新势力”的名头?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钱。或者更确切的讲,现在募集来的钱是在为今后而做准备。
![]()
1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或许看起来很多,但对于造车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就曾表示,“没进入汽车行业以前,觉得别人做车花100亿太夸张了,但入局之后才发现200亿都完全不够花。”
同理,理想也是如此。
根据招股文件显示,理想汽车计划在 2022 年推出一款全尺寸的增程式SUV,同时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未来也将会推出中型,以及紧凑型的 SUV。
![]()
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在今后的两年时间内,理想汽车只有理想one一款产品。倒也不是说单一产品就真的不好,比如日产、特斯拉等,其实本质上就是凭借一款爆火的产品(轩逸、model 3)就可以活的有滋有味。
但从5-6月份的销量来看(分别为2148、1891辆),理想one已经接连2 个月出现下滑。
换而言之,理想one已经开始出现增长瓶颈。
![]()
所以如何提高销量和利润,则就成了理想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难点。从李想以往的相关言论,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出他大致的解决方案——省钱、扩张,以及技术更新。
李想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扣”,公司盖在五环外、出差经济舱必须买最低折扣、住经济酒店两个同性必须在一起住、3200人的团队只有两个VP等等。
按照他的来话来说,这是小不省则乱大谋。相反李想在产品的打造上却是很大方,招股文件上显示,理想汽车2019年研发支出约为11.69亿,营销和行政支出约为6.89亿,差不多2:1的比例,这在业内已经很高了。
也正因如此,塑造了理想汽车踏实造车的品牌形象。
李想自己也“扣”出了一个好成绩,仅凭139亿的融资,花费6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万辆的交付(小鹏融了170亿、蔚来融了265亿)。另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的毛利润在2019年时还是-1.24%,到了今年的Q1季度就已经达到6.85%的正增长。
![]()
扩张之说,出处是李想在湖畔大学的一次演讲。
他表示,“一个城市有或没有理想汽车门店,市场占有率相差 8 倍,这意味着实体门店能大大提升汽车销量,所以要进行渠道扩张。并且今年的开店数量,从全年开 20 家,改为全年开 60 家店。”
![]()
简而言之,门店的扩张意味着销售渠道的扩张,也意味着所属品牌可以更快速的进入到当地消费者的视野中,提高宣传效应,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理想目前仅有21家门店,这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扩张迫在眉睫。
![]()
此外,与其他新势力不同,理想汽车走的是增程式混动的路线。这项目技术的优点很明显,既可以享受不限牌不限行的福利,又没有续航里程的焦虑。
但相应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燃油机带来的不好的乘坐体验,二是增程式车型的优势是基于“补能方式”的不完善,充电设施不够,充电体验也差等等。但长远来看,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例如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蔚来的换电模式逐渐完善后,理想one的优势也就没那么明显了。
![]()
也就是说在今后,续航里程或许将不再是评判高低的唯一标准,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的体验或将成最重要的一项。
理想one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完善,把竞争的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但一级供应商可能没有办法满足后续的自动化需求,所以一些自动驾驶、算力平台等都需要靠车企自研。
李想就曾在湖畔大学的分享中提到,“理想汽车在今年就开始启动了L4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规模达到10个亿。”
所以总的来看,除了省钱这块,其余的扩张,以及技术更新全都是要钱的,大把的钱。
所以在此咱们也祝愿理想汽车能够顺利IPO,毕竟认真踏实造车的新势力,真的没有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