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奔驰的工作人员来说,如何想出一个召回原因是令人头疼的工作。因为每次奔驰召回的原因千奇百怪,而这次工作人员“想”到的召回原因是燃油渗漏。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奔驰”)再次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这次一共召回668954辆各类车型,加上半年另外9次召回,一共召回了约78.8万辆。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奔驰品牌在国内的全年销量。
召回车型:
将自2020年12月18日起召回以下车辆,共计668954辆,具体如下:
1.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共计35900辆)
2014年11月5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进口C级汽车,共9606辆;
2015年3月4日至2017年5月30日生产的进口SLC级汽车,共577辆;
2014年5月23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进口CLS级汽车,共4717辆;
2013年2月7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进口E级汽车,共14257辆;
2016年4月14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进口GLC SUV汽车,共6743辆。
2.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共计620369辆):
2014年4月22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C级汽车,共236518辆;
2014年2月24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E级汽车,共173818辆;
2013年6月21日至2015年12月13日生产的GLK级汽车,共70979辆;
2015年6月15日至2017年5月31日生产的GLC SUV汽车,共139054辆。
3.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共计12685辆):
2016年3月5日至2017年6月5日生产的国产V级车辆,共9032辆;
2016年8月18日至2017年4月28日生产的国产VS20 VITO车辆,共3653辆;
召回原因: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发动机的高压燃油泵与低压燃油管的结合处,在受到长期的热负荷影响后密封性将降低,在低温条件下车辆冷启动时,可能发生渗油,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中12.5 燃料系统的安全保护的相关规定,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及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将通过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高压燃油泵燃油管,以消除安全隐患。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奔驰质量问题频频出现,仅2019年一年奔驰就累计发布召回通知24次,召回数量高达145.82万辆,相当于2019年奔驰在华累计销量的两倍。此次召回是奔驰今年来第10起召回事件,上半年共召回超过788269辆,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销量。(其他9次共召回了119315辆)
1、2020年6月5日,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2月14日至2019年9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G级车辆,共计4653辆。
召回原因: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开发过程偏差,可能在部分车辆的后车门上压印了错误的儿童防护锁标签,指示了错误的儿童防护锁锁定状态。
2、2020年4月30日,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5月25日至2018年11月23日期间的部分进口G级汽车,共计1656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前门线束的布线不合理,在车门开关时可能造成线束损坏。
3、2020年4月30日。自2020年5月15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5月18日至2019年8月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G级、S级、AMG GT汽车,共计599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的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进油管的橡胶材料可能不符合要求。
4、2020年4月30日,自2020年8月28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5月25日至2019年9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G级汽车,共计4611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的前轴和后轴差速器锁止模块控制单元不符合规格,其内部特定电阻器可能会受到润滑油产生的含硫烟雾影响。
5、2020年4月17日,将自2020年8月30日起召回以下车辆,共计2167辆。(一)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06年1月16日至2006年8月21日生产的进口C级、CLK级、CLS级、E级汽车,共计1622辆;(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06年1月16日至2006年2月22日生产的国产E级汽车,共计545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滑动天窗的玻璃面板和天窗框架之间的粘合可能不符合规格。
6、2020年4月17日。将自2020年4月30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8年4月9日至2018年5月9日期间的部分进口S级车辆,共计131辆。
召回原因:由于生产偏差前轴可能安装了尺寸不正确的制动器(含制动盘、制动卡钳、制动片)。在这种情况下,车辆可能不符合相应型号的认证规格,存在安全隐患。
照片来自网络
7、2020年3月27日,自2020年3月31日起,召回部分2016年10月18日至2018年4月13日生产的国产C级四驱、E级四驱、GLC SUV车辆,共计77607辆。
召回原因:在执行2019年3月12日发布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C级、E级、GLC SUV汽车”召回维修工作过程中,或未能完全依照操作指导更换转向齿条止推件,可能造成转向波纹管密封不当。水可能进入转向波纹管,导致转向系统腐蚀,造成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故障;如果大量的水进入转向系统,则不能排除电子转向助力系统停用的可能性,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8、2020年3月20日,自2020年4月2日起,召回2018年7月24日至2018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进口C级、GLC SUV汽车,共计4884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由于生产过程偏差,前排乘客侧遮阳板处可能安装了不正确国家/地区的安全气囊警告标签,标签上指示儿童座椅正确使用的图例以及附带的解释可能不包含中文,不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9、2020年2月27日,自2020年3月26日起召回以下车辆,共计9765辆。(一)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13年6月21日至2016年9月27日生产的进口B级、C级、E级、G级、S级、SL级、CLA级、CLS级、GLA级、M级、GL级、GLE SUV、GLS SUV、SLK级、AMG GT车辆,共计5218辆;(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2011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19日生产的国产C级、E级、GLK级、GLA级、GLC SUV车辆,共计4547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由于紧急呼叫系统中用于沟通车辆位置的通信模块软件问题,造成从2019年11月4日起,根据GPS卫星数据确定的日期和时间可能与实际的日期和时间不同。由于这种偏差车辆的定位将被延迟或无法完成,当激活紧急呼叫系统时,由于车辆定位不准确可能无法将救援引导到车辆上,存在安全隐患。
10、2020年2月25日,2020年3月30日起,召回部分2018年6月2日至2018年10月31日生产的进口C级、E级、G级、CLS级、GLC SUV、AMG GT汽车,共计11166辆。
召回原因:部分车辆的前排座椅安全带锁扣可能不符合要求,正确系紧的安全带会被错误地检测为未系紧。组合仪表中会出现警告提示,启动车辆时会立即发出声音警告,如果驾驶员忽略这些警告,当车辆发生碰撞需要约束系统启动时,前排座椅安全带的电动主动卷收和通过爆炸器卷收的功能可能都无法激活,安全带的约束效果会受到影响,增加前排乘员受伤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图片来自网络
11、2020年2月25日,自2020年3月27日起,扩大召回2018年5月31日至2019年1月24日生产的部分进口E级两驱汽车,共计1531辆。
召回原因:车辆前减振器受到较大外力冲击时,可能会造成减振器损坏和减振器叉头变形弯曲,甚至导致车辆下控制臂衬套脱出,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减振器叉头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12、2020年1月10日,自即日起,召回部分2019年6月24日至2019年11月21日生产的GLB SUV汽车,共计545辆。
召回原因:第二排座椅下方的线束可能未按照规范布线。如果将第二排座椅移到前端以便于乘员进入第三排座椅(“方便进出”功能)则可能损坏线束,影响第二排座椅侧气囊的正常工作,并且系统可能无法按预期向驾驶员提供第二排乘客未正确系好安全带的警告;此外,如果在使用“方便进出”功能后第二排座椅未正确锁止,驾驶员可能无法得到警告提示,存在安全隐患。
备注:编号2、3、4属于同一批次召回,但是召回原因不同。
图片来自网络
奔驰发动机渗油问题,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前有车主“坐引擎盖哭”,后有车主“贴尿不湿维权”。近几年,奔驰频频因为发动机渗油、漏油问题受到舆论关注。尽管个别车主维权的手段令人瞠目,但细究之下,都是希望借助舆论倒逼企业出面解决问题。但遗憾的是,从个案到批次性问题,再到召回,即使受到舆论关注,奔驰对于发动机渗油、漏油问题的处理仍是相当慢,不仅慢,还需要主管部门监管“助力”,才决定召回,如此态度实在不能令人接受。
这则召回公告明确指出,此次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受调查影响,奔驰才决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召回本是生产者对消费者负责的体现,但是频频需要主管部门介入再召回,体现的不仅是质量管理上的不足,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及财产安全的轻视。从车主投诉,到花式维权,再到问题集中爆发,如果奔驰能够对投诉信息进行有效地调查分析,主动发现缺陷,并及时召回,不仅能保障消费者权益,还能守住自己的品牌形象及发言权。
但是奔驰身为国际高端汽车品牌,却如此不重视自身品牌形象,不仅品质管控方面频频犯低级错误,更在态度方面极端傲慢。迟早有一天奔驰品牌的声誉降低,产品会被消费者所唾弃,到时悔之晚矣!
来自:时代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