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符合它的特殊符号,在农村这些特殊符号尤为明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条件也上去了,衡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就变成了房和车。不过购房成本,相对来说过高,而作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车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性产品。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四件事,当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因为农民拥有土地,而且农村的房子讲求实用性,不需要太精致华美,同时政府对此也有扶持政策,所以基本上能够保障农民每家每户都有住房。解决了“衣食住”的问题,“行”自然成为了农民的追求。我国汽车的价格近年来呈现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有了余钱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就可以购买汽车了,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客观来讲,在农村人眼中,一个人家有车与否完全体现了这个家庭是否富足。这不仅仅是对经济的衡量,更是在生活便捷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因为农村与城市都隔着不远的距离,而农村中生活的人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去县城办理一些事情,如果家里有汽车,势必要方便不少。更别提农村的医疗条件也远不如城市,如果家人不幸抱恙,有汽车总要比没有汽车方便得多。而部分家庭选择买车也是因为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家里有小孩在城市就读的话,到学校放假的时候就可以自己驾车将孩子在学校的东西拿回来,也不需要跑去客运站买票,可以节省出不少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并且万一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意外,家长也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孩子身边。当然了,更多的人则是因为攀比心理才选择了买车,毕竟中国人都很在意面子问题,总喜欢比一下高低,而假如家里有车,那么在吹嘘的时候底气自然会足一些。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力还是城市,在人们进行外出务工的时候,基本都会选择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农村里面的发展机会肯定没有城市里面的多,所以很多年轻人考虑到自己的前途都会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打拼发展。但是这一批人出去奋斗个十几年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等他们回家的时候,手里基本都小有存款,思想也受到了大城市的熏陶,
在外面也习惯了乘坐汽车出门,所以购买小汽车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再加上农村妇女每天没事的话也只能聊聊闲话,而她们谈论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这一批外出务工的人员,所以有一部分人之所以要购买汽车是抱着别人有了自己也要有的心态,是由于不自觉的攀比心理在作祟。
事实上,是否应该购买汽车不应该考虑过多,只要是有需要都可以购买。不过在买车前一定要对不同的车型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不要跟风,更不要为了炫耀而购买价格过于昂贵的汽车,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汽车,既花钱少又还比较省心。
事实上,我国的经济建设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国内市场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也是如此,只有车辆的销售量上去了,消费才会有所增加,经济发展才会变得更好,要想实现经济的平稳上涨,就一定的发展好汽车事业,在国内推行“汽车下乡”的政策,鼓励农村军民购买汽车,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