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长城汽车技术品牌发布会现场,魏建军说:
我们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要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走的更远。
这一次长城自我革命的关键词是“科技”和“转型”。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天,支付宝母公司蚂蚁科技目标估值2000亿美元,超越建行,跻身A股前四、港股前六。就在一个月前,蚂蚁金服刚刚更名为蚂蚁科技,一切自有铺垫,你们眼中只知道扫一扫的支付宝,背后却是蚂蚁构建了从算力、算法到大数据,从芯片、系统到生态的技术闭环。
而驱动它从商业帝国转变为技术大亨的急速变革,正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改变着行业格局,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科技。
2020年,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众CEO迪斯在全球董事会会议上表示:大众要努力向科技转型,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早在两年前,丰田章男也曾说过:未来丰田的对手将不仅仅是大众,也是苹果、谷歌和Facebook。
更可怕的是,那些科创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触角伸及到汽车产业:7月12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亮相比亚迪汉发布会,官宣了HUAWEI HiCar车机系统;
在过去的两年里,腾讯也开始疯狂拥抱汽车产业,2018年7月,腾讯与长安共同发起的合资公司“梧桐车联”成立,二者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梧桐车联的落地;百度不用多说,早已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成为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头号玩家。
自汽车诞生的这一百余年来,产业变革从未像现在这样迅猛与剧烈。风云际会、百舸争流,每一个传统车企都在舍命狂奔,但究竟该如何转型,这一次距离科技公司最近的可能是过去大家眼中很“传统”的长城。
2017年4月,WEY品牌发布会现场,当WEY宣传片放映的那一刻,现场几乎每一个人都被魏建军影片中那执着的眼神,和打造中国豪华品牌坚定的信念所打动。
很难想象,一个传统车企掌门人会放下身段,会搁下繁冗的会议和文件,去长城上跑4个小时,连续不断的拍摄16个小时。在我的记忆里,唯一的印象是丰田章男在2年后重演了一遍雷克萨斯LS400的香槟塔广告。随后,每一场WEY品牌战略发布会,魏建军都亲自上阵,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就马斯克、李想和李斌们了吧,这哪里像一个传统车企的做派。
一周之前,长城三十周年宣传片公映,魏建军那一句“长城挺得过明年吗?我看,命悬一线”,将长城推上了热搜。且不论这背后的深意,和引发行业发展的思辨,单就营销层面来看,长城以创新的思维独树一帜:设置议题,升级公众参与感,又巧借时代之势,引发群体共鸣。无论是魏建军的行业格局,还是长城全新的营销策略,一点都没有传统车企的呆板和固化,反倒和新势力们一样不拘泥于形式。
还有“哈弗大狗”、“欧拉白猫”这类全新的产品命名,完全颠覆了消费者的认知,和传统车企热衷的“轩、朗、逸”命名不同,也和电动车喜欢用“英文+数字”的命名不一样,长城就是要以年轻人偏爱的宠物文化来给车型取名,和他们真正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生活中无可或缺的伴侣,以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就像魏总说的那样:“要想基业长青,先要保持每一刻年轻”,年轻的命名让长城再次出圈。
如果要问一个科技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创新是颠覆是与众不同,而长城在营销上的突破与创新,在命名上敢为天下先的特立独行,可一点也不“传统”。
但仅有这些远不够,长城真正向科技公司靠拢的杀手锏是三大技术平台:
柠檬、坦克和咖啡智能。
尽管所有车企,包括传统制造商和新势力在内都将下一个战场聚焦在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领域,但围绕着三个关键节点现阶段仍难有突破。一个是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实现与燃油车的平价销售;一个是车机交互的完全无障碍沟通;再一个是L3级乃至L4级自动驾驶的实现。
一个行业的普遍共识:谁能解决其中的难题,谁就将和苹果一样在下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成为独角兽。
长城的三大技术平台正是为这三大难题而来。其中,柠檬和坦克是长城自2015年起,历时五年,集全集团之力、投资超200亿元打造的技术平台,它就和大众MQB、MEB,丰田TNGA一样,是长城面向未来、走向全球,涵盖研发、设计、生产以及汽车生活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也是攻克第一个难题的技术基础。
首先,它们各有侧重、分工不同,柠檬是横置平台,偏向于舒适和城市车型,坦克是纵置平台,偏向性能和越野属性;
其次,二者都具备极高的“延展性”,支持多品类不同级别车型研发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比如柠檬可支持A0、A、B、C、D五大车型级别,SUV、轿车、MPV三大品类的车型设计,提供全球领先的高效燃油动力、混合动力、BEV纯电以及面向未来的氢能源FCEV。坦克则支撑B级到D+级,涵盖SUV、皮卡两大品类的车型开发。包括传统燃油动力、插混、纯电三种动力形式;
最后,柠檬和坦克都有一个共性:智能模块化设计。以柠檬为例,它囊括了四大整车区域113个标准模块以及438个基础模块。长城汽车研发副总裁穆峰介绍:“如果平台升级,可能换一两个模块就可以实现,前后的验证已经比较充分了。站在主机厂的角度,这样做的好处是时间短、花费少,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了最有效的验证和迭代。”
换句话说,从消费者利益来看,他们同样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去购买一台全新的车型。
而咖啡智能之于长城,就好比阿里云之于阿里巴巴,是驱动长城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数字引擎。
它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合二为一,并基于长城全新的V3.5以及V4.0电子电气架构,支持千兆以太网、5G、V2X。其核心技能是“可生长”,比如咖啡智能的L3级别自动驾驶采用可拓展架构,将在明年开始不断迭代,未来可成长为L4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有人机交互,未来咖啡智能可以提供车内360度加车外360度感知,借助端云一体计算机,让单车融入城市大交通智能中。这是长城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难题的关键。
如果只是依靠技术,长城离杀出重围,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但魏建军手中另一个大杀器:组织转型,却可以让长城快步向前。
前段时间在《长城挺得过明年吗?》的公开信里,魏建军已经将变革的方向直指组织转型。
他认为:
公司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高质量、有竞争力的管理机制。而最有竞争力的组织就是围绕销售和用户展开,只要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增加销量,组织就可以随之而变。
很明显,魏建军的理论和互联网科技公司一直推崇的“超级产品经理”异曲同工。
虽然现在很多传统车企也有类似“产品经理”的项目领导,但也只是神似。
一方面,传统项目制,依然会使用某种形式的矩阵结构来明确汇报关系,以及职务和责任,这就导致核心开发工程师有多位上司,有项目主任也有技术专家,多头领导、分工不明,这种组织架构往往是沟通的噩梦,效率的灾难;
另一方面,产品一旦上市,传统项目就会终止,可谁来继续维护车型的后续升级,在过去燃油车可能很少有这些烦恼,可面对“新四化”,问题也就来了。
而“产品经理”,是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将负责项目的全局管理、产品形态的定义以及产品落地,并承担设计、研发和销售的最终责任。他不仅拥有超级权限,省议论、重效率,所有环节的开展也都将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
从中你也可以发现,产品经理是一个关键人物,可这样懂设计、研发、市场的全能人才又该如何培养、引进?
过去几个月,长城汽车已经成立了企业数字化中心和产品数字化中心,前者对内重塑内部管理、流程、供应链研发,全面打通和串联从商品企划到产品开发的路径,培育全能型产品经理;后者围绕用户实现"车在线、人在线、服务在线",形成车端、厂家端和经销商端的三端融合,打通各作战单元,最终形成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双轮驱动管理,为市场赋能。
魏建军还表示,8月份长城将正式发布文化、理念体系,以吸引人才。长城的科技人才“万人计划”将走出保定:人才在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按照规划,长城未来面向全球的智能汽车研发中心将会落户在长三角的某一个核心城市。
纵然长城的组织转型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无论是从哈弗大狗的推出,还是三大技术平台的构建,这其中长城内部以用户为核心的组织变革已初见雏形。
长城的底牌还没有出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自我变革中,长城还有两张底牌:
一是魏建军的个人魅力。
一如马斯克之于特斯拉、李斌之于蔚来,魏建军强大的个人魅力,其多次力挽长城于狂澜之中,决定了他在公司内部绝对的话语权。长城也无需顾虑像大众这种内部保守与改革的相互制衡,而影响既定战略的执行。和过去决断皮卡、聚焦SUV、发力高端品牌一样,这一次长城向科技转型魏建军依然果决,这就直接决定了长城自我变革的高执行力。
再有魏建军对技术的看中,长城一直坚持“过度投入”的研发理念。以2019年为例,长城汽车研发支出为42.48亿元,同比增长7.31%,占营收比例4.47%,远超行业平均3%的投入比例。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长城开发的4N20系列发动机和9DCT变速箱一面世就惊艳了市场,就像过去阿里云和华为鸿蒙一样,核心技术永远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长城向科技转型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
二是长城的企业文化。
不像有些国企为了政绩,也不同于部分新势力考虑到眼前的资金回报率,在项目或技术短期投入未见成效或是失败就立马放弃。在长城的企业文化里,是允许失败的。
曾有媒体报道,2006年刚毕业没多久的唐海峰带头自研变速箱项目,因为人才和技术问题,初次尝试失败了,花了4个亿,而当时长城集团的年净利润才不过10亿左右。但魏建军并没有给唐海峰多大压力,才有了后来长城在变速箱领域的自研成功。
一个向科技转型的传统车企,特别是润物细无声的核心技术,更需要战略定力,长城的企业文化避免了它中道崩殂的可能,这是长城自我变革的重要保障。
从之前振聋发聩的“长城汽车还挺得过明年吗?”的提问,再到最近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自我变革举措,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否定自我、求变求新、求基业长青、永远奔跑的长城汽车,看到了长城汽车成为一个全球化车企的雄心与决心,当然,更重要的是底气。
长城汽车的野心能成功实现吗?
关键还要看魏建军如何排除万难,不为外界所干扰,保持冷静和定力,将这些变革的举措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这可能更考验长城汽车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