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爱车之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自己的座驾的信息,比如四驱系统、悬挂形式、加速能力等等。然而,底盘、悬挂以及动力、传动等等神秘的部件却都藏于车身之下,我们少有机会真正目睹它们的工作状态,今天我们将通过RC模型的组装来掀开裙底,带您看看这些部件都是如何工作的。
底盘:严格意义来讲我手上的这台RC模型底盘属于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什么是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呢?非承载式车身是指车架与车身通过软性材料或是弹簧相连接的可分开装配的车身结构;承载式车身顾名思义,通过车体本身来乘载发动机和底盘各个部件的一个整体,车身兼具车架的功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轿车和绝大部分城市SUV都采用了这种车身结构。
避震器:避震器对于车辆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手上的这个RC模型避震器与我们车辆上的避震器工作原理完全一样。避震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弹簧,一个是阻尼器也可以叫避震筒等。
简单来说,弹簧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支撑车辆的功能,它的强度影响着车辆的支撑性和避震器回弹速度的快慢;而阻尼器相对来说对车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会更大,我们知道弹簧在完成一次减振的过程后会有振动和多余的弹跳,如果没有阻尼器来抑制这些动作,车辆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桶内带有小孔的阀门上下活动,来强制粘稠度不同的油液通过小孔而形成阻尼,阻尼的系数可以通过油液的粘稠度来调节。
专业的改装避震器品牌如Bilstein和OHLINS等等,它们也可以使用特殊的避震筒结构来压缩阻尼形成避震器软硬的变化。
摆臂系统:摆臂通常与避震器共同组成一套完成的悬挂系统,我们可以在RC模型上直观的来看到它们的组合方式,但是相比于我们真实的车辆,RC模型不需要考虑乘坐空间和发动机等空间的布局问题,所以留给整套悬挂系统的空间非常充裕,摆臂和连杆的设计可以完全针对强化性能而做的非常粗壮。
在家用车当中,常见的悬挂系统基本就是以下几种:
1.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基本用于前悬挂部分,优点是占用空间小,缺点是横向应力的耐受能力较弱)
2.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前/后悬挂系统都会采用,优点是参数、角度等调整范围大,可以根据车辆性能需求来调整出符合预期的工作状态。缺点是造价高而且占用空间相对较大)
此外还有双叉臂式独立悬挂,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多数RC模型采用是这种悬挂系统(优点是悬挂强度高,能应付更极限的驾驶操作,常见于高性能车及赛车上。缺点是造价高而且占用空间很大,所以不适合普通家用车使用。)
我们传统能源汽车也就是燃油车基本采用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来组成,而电动车则由电机、变速箱、电控、电池、传动等系统组成。
我手上的这台RC模型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纯电动车都采用了相同的一套工作逻辑,以特斯拉MODEL S为例,它的电机是布局在前/后桥上,电机数量可以通过动力版本来自由增减。
而我们的RC模型采用的是一个相对车身来说比例更大的电机,所以在动力源头上来说,一个是为了保证车舱空间而采用的多电机布局,一个是为了电控系统的简洁度而采用的大比例单电机布局,无论是RC模型还是MODEL S,在动力源头上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变速箱部分,如果您比较了解电动车的话常常会发现,电动车采用的基本上是单速波箱,也就是固定齿比变速箱。与我们的RC模型完全一致,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RC模型上的波箱是什么样的。当然真实汽车上的固定齿比波箱为了提供更高的减速比会增加齿轮的数量,但是总体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
至于电池部分,RC模型和MODEL S采用的都是能力较强的锂电池,MODEL S采用的是N多块18650锂金属电池组成的电池组,我们的模型是通过两块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前者更加安全,后者电池能力更强。
● 写在最后
其实看似复杂的汽车,它的部件和构造与我们的RC模型有着诸多共通之处,通过RC模型的组装,让我们领略了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出行和娱乐做出了多少努力,让那些热爱机械之美的人以更简单的方式享受其中,谨以此文献给那些热爱汽车且懂得生活的人们。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