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华晨宝马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华晨与宝马双方宣布,宝马汽车将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股比提升至75%,并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的变更工作。此外,宝马汽车还将投资30亿欧元,用于未来几年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此外,宝马集团与华晨集团原本2028年到期的合资合同,将进一步延续至2040年。
值得一提的是,华晨宝马此次股比变更等到了中德两国领导人的祝贺,在现场发来贺信。可以说,该事件的影响也比较大,不仅意味着今后华晨宝马改姓BMW,还将对国内其他合资车企的合作模式产生进一步影响。
![]()
01
宝马汽车为何要增资华晨宝马?
答案可归纳为两个字:逐利。
国内汽车市场虽进入微增长或不增长时期,但市场规模为全球最大的事实短期内不会变。同时,今年来国内消费虽有变,但在汽车领域的消费升级却表现得较为明显。即便是在今年车市低迷的情况下,国内中高端乘用车市场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B级轿车、C级轿车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5%、14.1%。引进国内并实现国产化的豪华品牌也越来越多,路虎、林肯等,前几日坚称不国产的雷克萨斯再度流出国产传闻,实际上也侧面体现了国内中高端市场正被各大豪华品牌所看重。
2017年,宝马品牌在国内销售约56万辆新车,其中有约三分之二是由华晨宝马两家工厂生产。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先生表示,“通过持续的投资,以及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我们坚信中国市场是实现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市场”。
![]()
今年,我国制订了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逐步放开的计划,对于宝马这类强势的品牌来讲,这无疑是天赐良机。国家领导人会见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时明言:“宝马公司是中国政府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来华投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可以说是‘一马当先’。这也表明中国推进开放不仅是‘说到’,更是踏踏实实地‘做到’” 。
在前有市场机会可期,后有政策放开的东风下,宝马汽车争取华晨宝马的控股权、以赢得更大投资回报的想法就顺理成章了。
02
华晨为何会在这场合资博弈中妥协?
今年初,华晨中国公布了2017年度的收益额度,为53.05亿元。其中,应占合资企业额度由39.93亿元增加31.0%至52.33亿元,这部分主要由华晨集团间接拥有50%股权的华晨宝马贡献。
这意味着,如果抛开华晨宝马的利润贡献,华晨集团2017年的收益仅为0.72亿元。放着大好的“躺赢”格局不要,华晨为何会卖掉25%的股权、在这场合资博弈中妥协呢?
![]()
早些年,华晨汽车旗下的中华品牌轿车在国内市场表现较好,但苦于车型更迭太慢,逐步被后来的长安、吉利所超越,即便现在不断推出SUV车型,也没进入自主品牌一流梯队。2014年,华晨推出了华颂品牌,定位高端乘用车,但就算顶着宝马的光环,华颂7的销量也不乐观。2017年,华颂7累计销量4091辆,同比下滑9.67%。而作为华晨汽车曾经的骄傲金杯品牌,也难以撑起华晨的门面,2017年销量为70721辆。为提振华晨在商用车市场的表现,2017年底华晨汽车与雷诺联姻,但从产品规划的落地时间来看,此举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
![]()
总之,华晨汽车除华晨宝马之外的汽车业务似乎都不容乐观。好在,华晨围绕宝马汽车打造了其他的产业链,如华晨动力、华晨东亚汽车金融等。
按此前的合作协议,华晨与宝马的合作期限会在2028年到期,考虑后续的合作可能,在自身没有坚实汽车业务的情况下,华晨汽车在此妥协似乎也顺理成章。何况,就算股比降低,在宝马加大投资的情况下,华晨目前布局的衍生业务也能受益,加上体量可能变大,华晨汽车后续利润分成也不一定少多少。此外,东北工业也需要华晨宝马这样的企业来补充活力。
03
华晨宝马股比调整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合资股比放开是汽车产业的大趋势,华晨宝马算是开了个头,这种操作手法或许对其他合资车企后续可能的股权变化有参考意义。比如,后续如何调整股比、如何调整合作年限等。
![]()
此外,在汽车产业,尽管早有合资股比调整后可能给中方汽车企业带来影响的说辞,但真当现实到来后,国内车企也必须认真考虑股比放开后的冲击了。不否认部分自主品牌车企目前具备了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整套的体系能力,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错,但也仍有部分车企仍然依靠合资车企的利润反哺。这些车企如何生存,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就算有车企因此倒闭,这本来也是市场竞争下该有的结果,或许让市场充分竞争对提升国内汽车产业的质量也是有益的。
总之,华晨宝马的股比调整,不会是国内汽车市场中唯一一个调整股比的合资车企,国内的车企合资将进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