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月来,由于庞大集团屡次遭受证监会调查与处罚,同时不断抛售店面回收资金,从而让外界一直猜测庞大集团是否正面临破产危机。再加上今年7月,庞大集团宣称与58车服达成增持及股权转让合作,可直到现在也没有披露相关资金过户到帐的信息,难道庞大集团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吗?
![]()
近日,投资市场中也再次传出庞大集团卖身的内部消息,消息称宝能集团将现身“挽救”庞大,而庞大一方正在等待宝能董事会决议是否与庞大合作。遗憾的是,针对此消息的求证结果是,宝能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未与庞大集团洽谈合作。10月8日晚间,庞大集团发布公告澄清相关事项,称公司并未与任何投资者达成任何协议或意向。
![]()
有观察人士表示,庞大集团的主营业务是汽车经销,而宝能集团所有的业务中,涉及到汽车领域的只有旗下的观致汽车、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并没有太多经销服务的需求业务。况且今年8月宝能集团也成立了宝能汽车销售公司,因此业务合作不太可能。但以庞大集团当下的紧张局面和未来发展价值而言,企业极大可能会沦为“烫手山芋”,谁也不敢接手。
庞大负债质押无度 自救治标不治本
根据东方财富网统计,2011年至2017年,庞大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1.33%、85.89%、86.01%、81.9%、80.28%、81.52%、78.93%,平均超80%。与此同时,庞大集团的2018年一季报显示,庞大集团整体负债为441.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89.38亿元,应付票据达到195.1亿元,债务性负债约在300亿以上,负债比率接近7成。
更为不利的是,截至2018年10月8日,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持有股权的质押率高达99.98%。在平仓抛售的风险下,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平仓导致股价下跌,股价下跌导致更多股票质押达到平仓线,从而导致进一步平仓。最为直观的是,受到产业转型、市场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管理发展模式逐渐失去竞争力,庞大集团的股票连续下挫。股价已经从最高38元/股跌至1.75元/股,今年以来股价更是总体暴跌30%。
![]()
可以说,庞大集团的基本面完全是利空的形态,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非常大。此前几个月中,庞大集团一直在卖店“自救求生”,但是仅仅26亿左右的回收资金在700多亿的巨额债务面前,实属杯水车薪。而广大股民最为担忧的是,庞大集团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资,资金去向却不明。汽车销售产业市场萎靡的情况下,业内人士以及庞大集团自身非常清楚,关键时期要做的是“去本增效”,战略创新转型。然而,从近两年庞大集团的“动作”来看,似乎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称,在这样的紧张局面下,即便宝能集团真的与庞大合作,势必也要考虑其债务“黑洞”。显然庞大自身现在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扭转局面,因此提前放出所谓的“内部消息”也可能是为了缓解外界舆论压力,没想到的是宝能并没有承认,自己也只能发出公告澄清,让可能存在的转机落空。
庞大与宝能到底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总体来说,庞大集团的资金危机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态势。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业绩状况不断恶化,但庞大集团在汽车流通领域仍然拥有较强的实力。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庞大集团于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及蒙古国拥有的经营网点高达1038家。
与此同时,在汽车制造方面已经布局颇多的宝能集团则需要建立起配套的渠道销售能力。据统计,宝能集团当前已拥有、正在建设及拟建设的汽车产能已高达245万辆,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新能源汽车。按照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的设想,宝能汽车要用10-15年打造一个“具备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打造“研发-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尽管宝能已经成立了宝能汽车销售公司,但是与庞大集团合作显然能够帮助宝能集团快速实现在汽车流通领域和后市场领域的布局。
![]()
据汽车经销领域从业人员称,受汽车经销市场遭遇“寒冬”的影响,庞大集团的创新转型战略并没有太多成效,利润一再严重下滑,已经说明企业未来希望渺茫,很难再有新的发展模式或技术、服务等来支撑业绩提升。那么,即便有诸如宝能集团这样的企业“接盘”,恐怕也很难找到新的发展价值。
市场风险无法避免,但是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新,是再大的企业都应该遵循的前进理念。庞大集团目前的状况来看,或许应该在进行资金“救急”的情况下,找到突围之路才是当务之急。如果庞大集团一味的寄望于“卖身”,无疑是说庞大将“命不久矣”,一旦破产之后,留给广大股民的或许只是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