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上个世纪,看奥迪A6的车身进化与技术革新。本期我们邀请了轻量化高级工程师Dr-Zhou为各位讲解:
奥迪A6车身的五十年技术革新。
提到行政车(Executive Car),奥迪A6无疑是全球公认的行政车之王。从1968年开始的第一代奥迪100(C1),到2018年最新的奥迪A6(C8),八代奥迪A6跨越了整整五十年。今天,我们不谈造型和内外饰,也不谈发动机和动力性,而是从轻量化的角度,展示一下奥迪A6五十年来车身技术的发展。
![]()
Audi A6 C5(1998)
![]()
Audi A6 C6(2009)
![]()
Audi A6 C7(2012)
首先,从整车重量的维度,看一下八代奥迪A6的走势图(图1)。从C1的1160kg到C8的1900 kg,八代A6呈现了逐渐增重又开始减重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各个主机厂来说,都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同一个车型,增重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整车舒适性(NVH等)和功能性配置(娱乐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各国安全强制性法规越来越严格;减重的原因,主要是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严苛,另外还有动力经济性的考虑(众所周知,乘用车每减重100kg,油耗降低0.2L左右,动力性提升0.2s左右)。
![]()
图1:奥迪100/A6 (C1-C8)的整车重量走势图。
接下来,就是我们重点要说的车身,车身包括车身框架、结构件及覆盖件,不包括内外饰、底盘、动力系统等。车身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可进一步引申为平台设计)、功能设计(包括碰撞、NVH、空气动力学、人机、气密性)和轻量化设计。车身的轻量化包括结构、材料、工艺和制造四个方面,一个车身的轻量化水平可以体现主机厂在这四个方面水平的高低。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欧洲白车身会议(Euro Car Body),截止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20届,是各个主机厂公认的展示自己车身轻量化水平的平台,奥迪也在这个平台展示过A3、A5、A6、A7、A8、Q7、R8、TT等车身,包括尺寸、重量、材料、工艺、性能、制造(包括连接技术)等。
历代奥迪A6车身技术革新见下图2。从轻量化的角度主要是结构的优化,高强钢、先进高强钢、超高强钢、热成形钢、铝板材、铝挤出和铝压铸的增加,激光焊、胶接、铆接等先进连接工艺的使用。
![]()
图2:历代奥迪A6 车身技术革新
我们着重从材料和性能的角度看一下新一代A6对比上一代的提升,见下图3。2018款A6在2011款的基础上加长、加宽,高度略有降低,整车使用了更多的先进高强钢、超高强钢和热成形钢,车身的扭转刚度提升了26%,轻量化系数提升了16%。轻量化系数是国内外公认的车身轻量化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是:L=m/(C*A)*1000,其中m是车身重量(不含开闭件和玻璃),C是车身扭转刚度,A是投影面积(前后平均轮距乘以轴距)。近十年欧洲白车身会议,轻量化系数平均值2.86。
![]()
图3:2018款和2011款奥迪A6的车身基本数据
总之,五十年来,奥迪A6的白车身零部件数量越来越少,材料从普通钢到大量使用热成形钢和铝合金,焊接工艺从手工点焊到全自动激光焊等,从材料、工艺和制造的维度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和性能的逐渐提升。奥迪A6车身的进化,代表了欧洲车身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值得国内的主机厂去思考和落实车身平台化和车身性能的不断提升。
![]()
Audi A6 C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