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的意外,让本不富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好在,作为国民消费的支柱行业,凭借其重要性,汽车行业再次赢得了政策的重点关怀。
3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国家接下来将推动促进小汽车消费三大举措。而其中“补贴和购置税免征延长两年”的政策,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再次燃起了希望。
拐点+疫情双重暴击 政策续命呼声已久
早在疫情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被市场上了一课。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滑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而负增长的原因,除了车市整体下行、宏观经济压力之外,最大的因素便来自于平均幅度超过70%的补贴退坡。
![]()
工信部部长苗圩
在今年1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句“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更是被称作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推入“加时赛”,赢得一片叫好。尽管后来工信部方面辟谣说是“口误”,但也回应称,今年补贴政策将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也给了行业人士迎接政策缓冲的心理预期。
今年受疫情影响,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5万台,同比下降63%,其中新能源车乘用车累计下降58%。相比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严重低迷,欧盟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月份已经超越中国。
从销量拐点和疫情的影响角度来看,此次补贴和购置税免征延长2年的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但将有利于渡过今年的市场难关,也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各地政策跟进 新能源汽车遍地开花
而关于刺激的政策,从顶层呼吁到地方鼓励,其实早已开展多时。
早在2月4日,高层在防控疫情讲话中,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此次发声是近年高层会议首次提及刺激汽车消费。
3月以来,商务部、中汽协、国务院等各部委对于刺激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行动。
广州3月4日出台了恢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今年3月至12月底,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享受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
杭州市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
3月25日,杭州市宣布将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
![]()
《北京市进一步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2020-2021年)》
3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2020-2021年)》(以下简称“更新方案”),对将国三车型报废或转出本市的车主提供补助,最高可达2.2万元(大型载客汽车报废补助)。
此外,针对燃油车国六车型,佛山、长沙、南昌、宁波、长春等地也陆续推出了1000-5000元的补贴优惠。
革命尚未成功 中国新能源品牌仍需努力
补贴和购置税延时,加上各地的政策红包,对汽车消费而言,短期内的确可以有简单粗暴的销量强心针功效。但目前我国汽车已经步入低速增长期,长期来看,这样的刺激并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助推,对于经济增长的助力也十分有限。
![]()
特斯拉Model 3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随着欧美再度加速推进电动车、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不断加速,欧洲新能源市场已经有了快速响应,在销量上已经能够与国内抗衡。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有两大核心难题等待着中国新能源品牌:国际化&创新。
行业发展的根本,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通过刺激的手段透支未来需求。只有坚持做好车,走出去面向全球,靠研发实力打造精品,才能真正做大行业的蛋糕。创新是根本,不单单是几个指标或者销量数字,靠数字游戏造成短期的景气对行业发展是无意义的。
当然,居安思危也会为我们带来转机。疫情短期对产业有冲击是肯定的,但同时也给了我们“亮剑”的契机。疫情时期,类似我国的呼吸机和口罩,通过捐赠给了我们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机会,涉及汽车行业的例如负压救护车。以国家的名义捐赠出去,无形中形成了最好的背书和宣传。只有走出去,才能开拓增量市场。而国外产业链公司的短期‘休克’,对国内企业国产替代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红点观察
政策的正面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将提升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中低端车型的性价比,另一方面,则将直接缓解车企盈利压力,给予车企多两年的降本缓冲期,以解燃眉之急。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但“大水漫灌”的大补贴时代已经过去。目前的政策重点已经从补贴初期单纯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应该将补贴重点放在使用环节、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更市场化、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
新能源超车尚未成功,中国新能源品牌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