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这句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口号,成功带来了40余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如今,面对疫后汽车产业的振兴,这句话一样行之有效。
作为大家眼中中国品牌汽车代表之一,比亚迪正通过制造口罩这一跨界业务,闷声挣大钱,走出了一条疫后复兴的另类路线。
再获美国加州10亿美元订单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医疗防护物早已成为了稀缺物资,被世界各国疯狂抢购。日前,积极转产口罩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获得美国加州价值约10亿美元(约7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口罩订单消息,再度登上了话题热门。
上周美国加州州长纽瑟姆表示,目前已经与比亚迪签署了订购协议,后者会每月向加州供应大约2亿只口罩。这些口罩包括1.5亿个N95口罩和5000万个医用外科口罩。据悉,加州已经先期支付了4.95亿美元,等到货后再支付剩余款项。
这笔费用来自加州上个月批准的10亿美元援助计划,此外还有13亿美元的灾难应急资金,此举得到了两党议员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加州已经订购了14亿美元的个人防护用品。据悉,数量众多的口罩将不仅满足加州的使用,未来还将分给美国其他州使用。
在危机面前,经济实力是解决问题的有利武器之一,众所周知加州是全美国最富裕的地区,这里不仅拥有全球知名的好莱坞在洛杉矶,旧金山湾区和硅谷更是众多全球高科技公司的所在地,这里汇聚了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众多知名企业,包括大家熟知的特斯拉总部。
订单不断 比亚迪口罩成全球抢手货
尽管比亚迪曾多次表示,口罩除了供给自己员工和产业链伙伴,主要是发往疫情区和医疗机构,暂不外售。
但是,不难发现,除了来自加州的大客户订单,比亚迪其实早已成为了疫情期间的世界“口罩大王”,并且产品已经陆续出口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
两周前,软银集团(SoftBank)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宣布,软银已与比亚迪达成协议,比亚迪将为软银设立专用的口罩生产线,并确保每月生产3亿只口罩。据悉,比亚迪向日本出口的口罩将包括1亿只N95口罩和2亿只普通医用口罩。
而疫情正酣的欧洲,也早就用上了比亚迪口罩,消息称,法国此前向中国订购了10亿只口罩,3月底第一批落地法国的口罩,就来自比亚迪。
当然,比亚迪口罩的高光时刻,还来自于股神巴菲特的亲自代言。4月14日,股神巴菲特在推特上发了一张照片,面带比亚迪口罩,双手竖起大拇指:
“My goal is to live forever, and progresshas been good so far. And now, BYD masks are helping me continue to achieve mygoal! Thank you!”大致意思是说,我要长生不老,而比亚迪口罩正在帮助我达成这一目标。
不难看出,作为曾经比亚迪的投资者,股神巴菲特此举,无疑是在向世界证明,当初自己的战略眼光多么的老辣!
反哺造车 复兴思路值得肯定
相比于口罩制造上的风生水起,在造车方面,比亚迪汽车显然受到了疫情的暴击。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只有6.12万辆,同比暴跌47.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2万辆,同比暴跌69.7%。预计盈利只有5千万至1.5亿元,比上年同期暴跌79.9%-93.3%。
当然,这还不是最尴尬的。在疫情之前,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部分地区提前切换国六标准拖累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其实在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就已经被特斯拉反超,痛失全球新能源车销冠宝座。
不难看出,现如今口罩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比亚迪,要想在短时间实现汽车复兴,或许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利用制造口罩,为汽车制造赢得时间,不失为一个值得肯定的思路。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这么多的口罩,比亚迪的产能又究竟如何呢?
据此前比亚迪相关负责人的表态:当前,比亚迪口罩的日产量为1500万只,每天扩产速度100万只,4月底将超3000万,5月份则可能上5000万。这样的产能,满足世界的需求,显然已经是毫无压力。
红点观察
危机亦是转机,在困难面前,最能看到一家企业的综合应变能力。综合来看,比亚迪造口罩其实是一项多赢的生意。
一来,解决了自己的防疫复产基本用度需要,为长期防疫做准备;二来,利用口罩成功打响了国际知名度,这可是多少广告费都换不来的黄金时刻;再者,目前谁也不敢断言这一轮疫情究竟要持续多久?长期防疫,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现金流,而现款现货的口罩生意,无疑为比亚迪疫后发展赢得了时间;最后,或许比亚迪未来会进军医疗器械行业,毕竟多元化的业务,才能够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提供持久的活力。
不难得出结论:不管是造汽车,还是造口罩,能够挣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