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在选购白色车的时候,经常遇到加价(多为2000元)的问题。说到车漆颜色不同要加价,特工好奇搜了一下,好像日系是要居多一些。
![]()
![]()
可最近,一则新闻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
据报道,特斯拉正在取消其Model S、Model X和Model 3汽车的曜石黑和金属银两款可选颜色。特斯拉在生产Model 3轿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而且未能在几个生产截止日期前完成生产,目前正试图解决生产问题。为了简化制造过程,周三将7种颜色的特斯拉中的2种颜色撤下供应目录。
![]()
曜石黑和金属银仍将作为特殊要求提供给买家,但价格更高。客户仍然可以选择的颜色有纯黑、午夜银、深蓝、珍珠白和红色。一些颜色,比如深蓝,已经额外收取1500美元,珍珠白和红色多涂层要多花2000美元。
由此可见,车漆颜色不同要加价,并非日系“坑蒙拐骗”的专利。这到底是汽车行业的潜规则,还是像特斯拉说“为了简化生产”那样,是有理有据的客观情况?为此我们找了很多人,也综合了很多意见,最终大家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这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更喜欢白色的车。
不久前美国艾仕得涂料公布了65期年度全球量产汽车颜色排行报告,白色依旧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颜色,从2014年开始白色就占28%,2015年增长到35%,2016年增长到38%,2017年上涨1%达到39%,而在中国,白色的量产车也要远超其他国家地区,大众对颜色需求普遍在白色。
![]()
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对白色车情有独钟?
1. 感官上,白色大气显长,对于有需求的中国人来说,眼缘方面就已经赢了;
2. 白色车耐脏,其他颜色不耐脏,而且白色稍微碰一下、刮一下,没有其他颜色显形;
3. 白色车相对安全,有机构调查过,原因主要是人在疲劳驾驶时,对白色的辨识度高。
在这种情况下,厂家自然会对白色车型进行一定的价格或资源配比倾斜。其实这也是一种利益选择。
事实上,早期的车型,白色车漆非常不耐脏,因为车主的手在与漆面接触时容易留下指纹。后来研发人员发现,将珍珠粉(云母片)成分加入到白色漆中,亮度更持久且不易变色。在解决了白色不耐脏的问题后,很多车企也开始推出“珍珠白”。
这种“珠光白”属于珠光漆,通过珍珠色泽,来提升漆面整体的质感,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微妙的变化,色彩的丰富性和渲染力大幅增加,给人一种豪华高贵的感受。此外,它的抗氧化能力强,但修补比较麻烦,从单台车来看,珠光漆的成本会是普通金属漆的两倍。
可不管什么颜色的漆,日晒雨淋,风吹雪打,时间久了,总是会褪色的,白色尤其明显,会变黄。这时,车漆中的添加剂就很重要了,比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厂家为了使白色车保持本色,会用上很多添加剂,这样一来,成本又会提高。
由此可见,白色的珍珠漆无论是成分原料还是制造工艺方面,显然比其他颜色的漆更贵。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白色车漆在阳光下闪闪的非常漂亮,很容易俘获外貌协会的心,让加价变得心甘情愿。
![]()
下面,可以这样推导:
某车型车身漆面颜色:
XX红、XX蓝、XX灰、XX银为金属漆,
XX白为珠光漆,
XX黑为金属漆+珠光漆,
XX红和XX白车型需在指导价基础上加2000元。
厂家的解释:XX红为什么加价,一是颜色特殊难调,合格率很低;二是工艺复杂,多层涂漆外加金属粉单喷工艺提高了成本。而XX白则加入了云母粉防止掉色,外加多层涂装工艺,增加了成本。这就是车漆颜色不同价格不同的原因。
但特工觉得,这中间漏了一环——“均摊成本”,为什么不是所有品牌的白色车都需要加价,说明这个成本是可以均摊到不同颜色的车型车价当中去的,单独让白色车买家来承担,未免有些“吃相难看”。
所以说到底,白车加价,就三个原因:
1. 市场需求大,销售占比高,年轻人买白不买黑,要的人多了,当然得提价(厂家策略);
2. 大家都买白色车,白色车成主流,二手市场白色车的残值最高,反馈给新车市场的消费者:买车首选白色(市场行情);
3. “珠光白”的制造成本确实要高一些,但这块可以均摊,不是主要原因。
既然白车加价,厂家就都生产它呗,这样才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手动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