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力帆股份上市时,我有一点白头发,穿的是这件中山装,现在头发全白了,还是当年的中山装。”
——2017年尹明善卸任董事长职位发言
透过三年前尹明善卸任力帆董事长的发言,不难窥出当时这位老掌舵人内心中的无奈与孤独,而现在留给力帆的时间恐怕真的不多了。日前,力帆股份披露公司涉及诉讼仲裁案件达到392件,涉及金额为29.06亿元。从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再到旗下子公司纷纷将力帆告上法庭,让本就业绩不佳的力帆汽车雪上加霜。
47岁创业,54岁创办力帆,尹明善身上有着数不尽的传奇色彩。1938年出生于涪陵的他,曾被打成右派坐牢18年,当过工人、老师、编辑,后来下海经商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并主编《中学生一毛钱丛书》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命由我”的不服输精神正是重庆“码头文化”的缩影。
重庆这座“火炉”与“雾都”并存的中西部城市,崇山峻岭之中没有优越的先天农业条件,嘉陵江与长江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靠力气吃饭”一直影响着今天的重庆人民。“脾气火爆”、“吃苦耐劳”、“大胆实干”也一度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民风标签。
单看尹明善的容貌似乎很难将他与“重庆首富”这样的头衔联系在一起。体型瘦小、一副半框眼镜,颇有几分书生气息,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文弱”的人做起商业竟是一把好手。
1992年,尹明善拿着20万元的启动资金搞起了摩托车。在90年代初期,重庆已经成为了全国摩托车生产基地,并拥有“嘉陵”“建设”这样家喻户晓的摩托车整车企业,然而力帆却在两年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但尹明善并未止步,2003年他再次启程,向着自己的商业生涯发起了更大的挑战——进军汽车行业。
要知道,那个时期国产汽车还处于“空白期”阶段,能拿出这样的魄力胆识,在中国这个相对保守的企业圈里实属难得。只可惜,多年依靠模仿、抄袭的力帆汽车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无论产品口碑还是品牌知名度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这也逼迫力帆汽车一步步走向绝境。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打”的力帆,却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它既是中国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也是重庆第一家搞足球的车企。可以这样说,足球对于尹明善而言是除汽车之外最大的乐趣。他希望通过发展重庆足球来提升力帆的知名度,同时增加自己和政府沟通博弈的资本。
而就在他接手球队的第一年(2000年)的足协杯决赛中,重庆力帆4:1大胜北京国安拿到了足协杯冠军的奖杯,这不仅是重庆足球史上的第一个冠军,也是西部足球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从2000年到2017年,尹明善为重庆力帆俱乐部累计投入了8.04亿而且绝大部分是由个人投资的。虽然重庆力帆俱乐部在中超成绩起起落落,但总归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支球队,留下了一份足球信仰。
“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让中国足球活下来的人,尹明善,中国足球最艰难时期的一个炙热符号” ——体坛周报记者滨岩
尽管随后几年中超进入“军备竞赛”阶段,涌入大批资本雄厚的“金主”,像力帆这样的小本经营模式已愈发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尹明善将俱乐部90%的股份转给武汉当代集团,而他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力帆不要离开重庆。
力帆足球队夺冠十年后恒大许家印搞起足球
力帆做汽车15年后恒大才开始做新能源汽车
他不是永远站在风口浪尖的人,却始终是那个清醒走在前列的人。
2018年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造车新势力”北京车和家公司。从卖厂卖地到多次股权质押,力帆的狼狈境遇与企业模糊的发展战略以及缺乏真正的企业管理者密不可分。从摩托车到汽车,力帆想要成为“中国本田”已然成为了一个触不可及的梦。
“家族里无有能人,那就学习福特,在家族外选董事长、总裁。”——尹明善
写在最后
属于尹明善的造车时代落下帷幕
像重庆这样在先天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顽强生长起来的城市,它更加江湖、更加勤奋,而这些与尹明善身上的胆量、敢冒险的精神颇为契合。尹明善一生中做过许多没有退路的赌博,他是一个有胆识的单打独斗者,更是重庆这座城市的一面精神旗帜。是非成败转头空,尽管25岁的孙女尹安妮已经被推上前台,但不管这位力帆“后浪”能否拯救力帆,属于尹明善和中国自主造车的草莽时代终归是落下了帷幕。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