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有目共睹。奇瑞、长安、长城、吉利等先后崛起,并在市场中混的风生水起,更有甚者将车卖到了国外。我们都知道,娱乐圈近几年流行跨界,早先有“唱而优则演”,现在更是有演员跨界唱歌,什么形式都有。
![]()
无独有偶,其实在汽车圈,好像这几年也流行跨界。其中,车企和科技企业的“跨界合作”就非常多,比如阿里巴巴和上汽、腾讯和长安等等,这些车企均主攻“车机系统”领域,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车联网。
![]()
除此之外,近几年突然出现了许多新品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长城推出的高端品牌“WEY”、吉利推出的高端品牌“领克”。这两个厂商对于旗下品牌的定义也不太一样,或者说对旗下品牌的定位也不太相同。比如WEY就是长城打造的中国自主豪华品牌、领克却在打造一家“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每家推出新品牌的初衷虽不一样,但目的一样,就是用更加成熟、高端的车型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认可自己。
![]()
当然,如果每家都推出一个新品牌,那我们做编辑的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干了,认车标就够了!其实,从目前来看,只要厂商销量良好,那么走高端化几乎是必然。而那些销量不好、品牌实力不强的自主品牌厂商,趁早也别淌这趟水了,估计会淹死。
![]()
长城WEY品牌可以说是成功了,旗下率先上市的两款车型VV5、VV7的销量已经保持稳定,新推出的车型VV6也备受好评。据长城公布的销量来看,VV7这款车型今年1-7月的累计销量已同比增长339%、VV5的累计销量也已经突破4万辆。这一次成都车展,WEY带来了VV6,更加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矩阵。
![]()
吉利推出的领克也是大获成功的典型案例。首先,领克不是纯粹的自主品牌,而是合资品牌。沃尔沃在领克的股比中有30%的股权,这也是为什么领克可以和沃尔沃旗下车型同源的原因。
![]()
![]()
除了有沃尔沃的技术作背书,领克的成功和吉利的成功同样不可分割。在一众自主品牌大战的这几年中,吉利异军突起,突然成为了自主品牌的绝对领头羊,销量暴涨、品牌收购,一时风光无两。所谓“买车,不就图个吉利吗?”也是各位网友对吉利汽车肯定的调侃。
![]()
领克为什么能成功?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其一,时机成熟。吉利得益于收购了沃尔沃,相比其它自主品牌拥有了较高的设计能力,这从近几年吉利汽车的造型中可以看得出来。其二,和沃尔沃同源。领克01、领克02基于和沃尔沃共同开发的CMA平台,其整车的质感也更加强悍,尤其可靠性、耐用性均可以得到较大保障。其三,价格偏低。当然,作为吉利的高端品牌,领克旗下车型的价格其实不低,但和沃尔沃XC40相比,和其它的合资车型相比,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领克01仅售不到20万元的优势尽显。
![]()
其实,前几年也有过推高端品牌的厂商,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了。其中观致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观致这个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奇瑞的高端品牌,它其实开创了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先河。
![]()
为什么观致会失败?观致对当时汽车市场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们把中国市场的高增速增长错误的理解为“高端化”增长,而忽略了整体销量的构成。比如,当时自主品牌的SUV刚刚崛起,观致却并未涉及,而是推出了观致3轿车。尽管当时的舆论一直认为观致3轿车实力不凡,有和其它合资品牌车型一战的能力,但消费者就是不认。
![]()
其实,当时观致要是采用和日产、启辰一样的销售方式,没准日子还能好过一些,但是观致偏偏要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必须要把自己和奇瑞严格区分开来,生怕和奇瑞沾上了关系拉低了自己的定位。自己都不承认自己,那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挽救,傲娇的结果也就是被舍弃。不选择使用奇瑞的销售渠道,那么观致就必须自建渠道,而观致的销售网络又太少,结果自然卖不好。几年之后,观致果然无法维持,只能被奇瑞卖掉。被后来者宝能汽车接手后,观致现在稍稍有了起色,但仍旧半死不活。
![]()
古话说得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有观致,后有WEY、领克,前者的失败使后两者充分认识了该如何经营自己的高端品牌。现在,WEY和领克在市场中也获得了挺大的成功。有人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死。对此,我认为这有待商榷!凭什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会死?我认为,只要厂商诚实诚信,有契约精神,有创新精神,车就真的不愁卖。如果想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中”抖机灵“,那么你最终肯定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