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尽管国内汽车产销业绩不断突破增长,但与此同时,仅仅上半年国内的汽车召回总量就达到570万辆,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影响力颇大的汽车召回即可以令每位车主谈之色变,也可以让厂家陷入无止境的话题争议。所以为了让广大的消费者正确的认识汽车召回,对此教授发表一些看法。

汽车召回是什么鬼?
一般我们所说的汽车召回,是在当达到一定规模数量的车辆,而且在关于安全性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缺陷或者隐患,才会实施汽车召回的办法。此外,厂家应根据当地的召回制度来召回某时间段销售以及批次的具体车型,主要是进行免费的维修、改进优化等措施,最常见的车辆缺陷发生在安全气囊、安全带以及发动机等等部位。摊开来讲,就是当车辆出了问题后再想方设法的补救。

客观看待汽车召回
稍微关注汽车圈的消费者都清楚,汽车召回案例其实并不少见,但是舆论对于凡是涉及到召回的品牌车企异常苛刻,以致于品牌难免会落下质量“辣鸡”、“不安全”等等吐槽字眼。然而事实上汽车是个十分精密复杂的系统,除了与厂家自身的技术与设计有关,很大程度上与零部件供应商的问题产品也脱不了关系。几乎所有主流的品牌都经历过汽车召回,上至豪华品牌宝马、保时捷等,下到家用品牌丰田、福特等,均爆发过汽车召回的事件,不同的只是事态的严重程度不一致罢了。

而通常我们听到某个品牌发布了召回公告,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嗤之以鼻。虽然汽车召回是件听起来不怎么光彩的“糗事”,但事已至此,有补救的机会总比没有的好吧!由于汽车召回会对其品牌会产生难以估计的伤害,因此敢于承担召回责任的厂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最起码他们知错能改,对车主有个明确交待,以及尽到产品的义务。真正应该谴责的是明知道有安全隐患,却迟迟拖延不召回的厂家,碍于成本与品牌的考虑,一味地与车主打擦边球,这类厂家才是让消费者最最心寒的。

消费者如何维权?
尽管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召回条例,但相比其他国家的机制与监管手段明显不够完善,因此也纵容了某些厂商敢冒天下之大韪,不仅在召回态度上模棱两可,甚至故意隐瞒真相。所以消费者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旦察觉到车辆存在非个体的缺陷时,可以向有关国家机构与厂家投诉举证,即便厂家拒之门外,国家机关也会进行强制性召回并作出相应的赔偿。如果厂家愿意实行召回的措施,那么先根据召回条例查询车架号与发动机号是否属于召回范围,再联系当地的4S店或者维修站进行免费的更换维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