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已久的长安铃木解散的消息在昨天成为了现实,长安汽车收购了铃木所持有的长安铃木的全部股权,铃木正式从长安铃木撤资。
而在解除了合资协议之后,铃木还和长安汽车签署了许可协议,长安汽车将会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暂时继续生产、销售铃木品牌的车型,并提供售后服务。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还表示,在2022年合资合约解除之前,长安汽车会对长安铃木加大投入并且持续经营,长安铃木是不会改名的。
事实上,是否继续生产悬挂有铃木车标的车型对于此时的长安铃木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自2011年达到22万辆的销量巅峰之后,长安铃木的下坡之路就以一种断崖式的跌落持续到了2017年,在2017年全年,长安铃木仅完成销量8.6万辆。是否悬挂铃木车标,真的没有意义了。
这倒是让车辙君联想起了昌河铃木解散前的样子,昌河铃木旗下的最后几款车型最终以一个全新的车标完成了库存消化任务之后,就正式走入了历史。长安铃木旗下的几款车型,恐怕最终也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关于双方解除合资协议的细节目前并没有进一步公布。不过基本上可以预见的是,长安汽车方面将会继承下所有的固定设备,包括厂房、人员等等这些可以看做是优势资产,但同时也可以被看做是累赘的资产。而铃木应该是拿上一笔钱净身出 户。至于目前在产的铃木系列车型,长安是否会以一笔技术转让费的形式买下技术来反哺自主,就看后续进一步的细节了。
作为第一批成立的合资汽车企业,长安铃木辉煌的历史中除了有奥拓这样的经典车型之外,长安汽车的现在也离不开当年铃木转让的微型车技术。可以这样讲,长安铃木奠定了现在的长安。而长安铃木的解体,也确实让人唏嘘。
合资板块的集体哑火
其实在最近几年里,长安汽车的阵营下,合资企业普遍过得不好。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1-6月,福特在中国市场累计完成销量400443辆,同比下跌25%。这其中,长安福特的销量下跌成为了福特销量下跌的重要推手。几乎和铃木一样的是,长安福特的上行之路也是在几年前正式出现了拐点。2016年,福特在中国完成有史以来最高的94.4万辆的销量之后,就急转直下,到2017年仅完成销量82万辆。
而从2016年开始,长安福特在国内投放新产品的速度就开始放缓,自2015年11月发布金牛座之后一直到今年,长安福特才推出了新一代的福克斯。而此时,已经距离第三代车型正式亮相过去了八年。至于已经在国外上市的新一代嘉年华,到现在也没有传出任何将会国产的消息。可以这样讲,长安福特的发展正在趋于停滞。
从长安福特的体系中划分出来的长安马自达算得上是长安集团旗下合资阵营中发展较好的一家。在今年7月,马自达正式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6月马自达累计销量为145,842台,同比增长7.6%,刷新了1-6月累计销量历史纪录。其中,长安马自达销量为86,772台,同比增长13.1%,这一风头甚至盖过了马自达曾经最为倚重的一汽马自达。关于这两家汽车企业的恩怨情仇,此前车辙君已经有过详细的论述(传送门:《都是魂动和操控,一汽马自达怎么就没干过长安马自达?》)。
不过,在长安马自达光鲜的销量增长背后,我们看到的依旧是长安马自达并不高的累计销量。前半年不到9万辆的累计销量依旧注定了长安马自达还只能是一个市场话语权不大的小型合资企业。从新产品的投放速度上来看,长安马自达也远远落后于主流的合资企业,比如说在小型SUV领域里,已经在国外上市多年的CX-3没有跟进,马自达2换代之后也同样没有跟进。虽然长安马自达有昂克赛拉作为轿车市场的支撑,但是也明显缺乏向上和向下的产品序列。所以,长安马自达虽然有发展,但是发展过慢。
至于长安PSA,如果不是聊到今天这个话题,车辙君恐怕都已经忘记了长安旗下还有这样一家合资公司。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长安PSA在市场上就一直以边缘化的形象出现。根据长安汽车的年度报告显示,在2016年,长安PSA亏损16亿,在2017年,长安PSA亏损11亿。按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如果长安和PSA之间再有点什么战略上的调整,那么长安PSA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长安铃木。
今年年初,长安PSA制定的销量计划为2万辆,不过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显示,长安PSA的DS品牌在今年上半年仅仅完成了2022辆的销量,这个销量放在任何一项统计里,都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长安PSA也在今年有了转型的迹象,更注重于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可能就是其将要走入历史的一个信号。
强势的长安 vs 秀存在感的外方
无论是长安铃木,还是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以及长安PSA,这几家长安体系下的合资车企无一例外都存在着发展速度跟不上整个汽车产业的情况。其中,又以新产品的迟迟不能跟进为主要问题。
可以这样讲,长安汽车,这个自主的一哥,现在正在成为合资的“一坑”。
纵观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之路,那些曾经创造过辉煌但是又走入历史的企业都留下过这样的教训,那就是中外合资双方之间的对立。比如说,广州标致因为中法双方在国产化率的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导致了最终的分道扬镳。
长安汽车从2010年左右开始,随着悦翔、逸动、CS35等车型的推出,在自主品牌板块开始了发力。再加上原有的在微型车领域的优势,长安汽车也曾一度问鼎中国品牌一哥的位置。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这样的表现是非常罕见的。而且长安汽车也率先成为了几大国有汽车企业中,第一家实现自主品牌板块销量能够和合资品牌板块销量分庭抗礼的企业。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目前与长安合资的几家企业中,除了长安PSA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家独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像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南北本田这样的两家合资企业。
这也就使得,在合资企业中,外方资本难以通过另外一家合资企业制衡其发展的情况。比如说,福特的另外一家合资企业江铃福特,本身就是长安体系之下的。马自达的另外一家合资企业一汽马自达,只不过是一个销售公司而已。所以,我们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在合资双方的博弈中,长安汽车是强势的。这一点从长安铃木代工长安奔奔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些端倪,同时也有了“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这样的调侃。
长安的强势很显然不能够支撑起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所以,才会出现长安集团阵营下合资品牌都出现新产品投放放缓的情况——外方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握住存在感。
最后两句
自主一哥正在成为合资一坑,这到底是好还是坏?说实话车辙君也说不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评论区的各位看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