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贬义到中性,“中国特供”早已成为了热销的代名词。随着宝来、朗逸和新英朗等大放异彩,这类车已蜕变车成车企销量的基石,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北京现代有悦动、朗动和IX35等多款老中青特供车型,但销量却不太理想。
![]()
今年1-7月,北京现代共销售了41.01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17.92%,乍一看还不错。但其中悦动、朗动、名图和ix35等特供车的累计销量仅分别为3.46万、0.80万、7.38万和6.49万辆,几款的总额叠加甚至都没有朗逸自己的25.47万辆多。
为啥比较受欢迎的“中国特供”在这里变凉凉?北京现代又能否重返2017年之前的百万级销量巅峰?
在消费群体年轻化、口味升级和竞品增多的背景下,车载君认为现代或韩系车正在失去之前的精准定位,同时,表面的高性价比并不能真正的打动人,价格下放反而有损于品牌形象。
![]()
对于“中国特供”,进入国内较早的德日美等品牌已经进入2.0时代,并不是单纯的用品牌去搏价格,他们已经开始技术下放,并利用更加协调的设计来迎合消费者。
比如脱胎于MQB平台的朗逸PLUS、重新设计并使用之前稍高车名定位下沉的新英朗,它们在技术上并不算落后,各种舒适性配置也比较丰富。
反观北京现代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从最早的伊兰特和悦动,它在“中国特供”领域也走过了十多年,但无论是后来悦动还是ix35,都没有完成质变的突破,全新的设计缺乏前几年索八刚上市时给人眼前一亮的悸动。
![]()
图:不久前成都车展上的全新途胜,被网友吐槽“丑爆了”
大家喜闻乐见的涡轮增压普及度也不高,ix35全系仅提供2.0L自吸发动机,名图1.6T入门车型的指导价更高达15.98万元,以现在的标准评价现代车的性价比,其实不如之前突出。
另外,在颜值、技术都不够打动人的前提下,再去拼低售价也不够理智,毕竟下面还有更具诚意的中国品牌,像帝豪GL、传祺GA4等售价更低,但涡轮增压等技术几乎全系覆盖,年轻人关心的智能交互系统等也更出色,本来品牌号召力就羸弱,只聊价格未免缺乏信服力和自信。
![]()
同时,售价不稳定也会让老车主们丧失信心,现代车主在卖车时收获的残值还是很忧伤的,较差的保值率也很难积累起品牌忠诚度。
之前车载君也说过,中国特供对于合资品牌是销量基石,翻阅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一汽大众的销量即可说明,不然别克也不会绞尽脑汁的复产凯越。.
综合来看,不能只说我们的需求在升级,时代在变,本来比你优秀的人都更努力,仅靠整容手术和低价格是不足以证明诚意的,北京现代在“中国特供”方面还需要更深入一些。
2017年对于北京现代来说是个分水岭,相比去年的82万辆销售数字,2015和2016年北京现代均超过了百万辆,就目前1-7月的成绩来看,北京现代年底想重返百万量级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2018年的销售目标也只是90万辆,加把劲还是有希望的。
![]()
有不少老师说北京现代已经黔驴技穷了,技术过时、设计落后,现状也只是维持而已。但车载君却并不这么认为,北京现代远没有我们想象中悲凉,八、九十万与百万辆能有多大差距?
一辆略微受欢迎的车即可追回,再说技术和设计,中国品牌的进步都如此明显,底蕴略好的韩系车又怎么可能没有动作。
![]()
在美国市场,现代的捷恩斯和起亚斯汀格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车,美媒《消费者报告》曾这样评价:捷恩斯对于豪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提供了更健壮、精致的身形和感受,这款产品提供了足够诱人的价值,并给奥迪A6和宝马5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最新的捷恩斯G70更给人了很多惊喜。
无论是捷恩斯还是最新的ix45,都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产品力,颜值在线、技术不落后、价格也便宜,这种感觉和韩系车2015年之前在国内的定位相当类似,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只是何时引进是个问题。
![]()
或许,现代对于国内市场的表现有些自爆自弃,又或许还没想好如何树立定位,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抓紧时间,毕竟市场是不等人的。
如果说“中国特供”是根基,那么引入全球同步车型则是开疆扩土的利器,翻看北京现代的产品目录,除了名字蹩脚的昂希诺,几乎没有任何最新的同步车型,销量退步不可怕,但没有具体的改进措施、放任自由才最危险。
![]()
作为进入国内较早的合资车企,北京现代在“几代同堂”和SUV车型引入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之前擅长的能力反而落后其他合资品牌一大截,缺乏市场洞察,口碑、质量和保值等提升较慢才是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