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电动车深化合作意向书,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亿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在此前一天,大众汽车还与国轩高科达成了战略合作。国轩高科与大众中国签署了股份认购暨战略合作协议。本次交易完成后,大众中国将成为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
同时收购国轩高科与江淮后,大众汽车将形成新能源业务的全新矩阵,并有助于抢占拥有巨大体量的中国新能源市场。
实际上,大众与江淮的合作早有“苗头”可循。
早在2016年,时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就曾表示:“大众专为新能源车型打造的全新平台——MEB将在2020年引入中国,并计划到 2025 年实现年产 100 万辆 MEB 平台电动车,其中 2/3 即约 66 万辆来自中国。”
2017年6月,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合资成立江淮大众,双方各自持股 50:50,这成为继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之后,大众在华第三家合资车厂。同年12月双方又签署备忘录成立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
而江淮大众第一款也是至今唯一一款产品思皓E20X,自去年9月上市后,该车的累计销量仅3000余辆。换句话说,江淮大众在车市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也就造成了2019年江淮大众项目亏损达到3.6亿元的后果。
2018年7月,大众中国、西雅特与江淮汽车签署备忘录,三方加快发力电动汽车。但是今年年初,江淮大众本计划于2021年导入的西雅特品牌宣布延迟入华。
也正是西雅特的延迟,间接加速了大众与江淮的深度合作。
据了解,大众中国在实现对江淮大众持股75%后,将向江淮大众大幅倾斜资源,力争合资公司在2029年间达到年产量35万~40万辆。此外,江淮大众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会在江淮大众增建一家汽车工厂,以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众入股江淮,可以说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
一方面,相比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而言,大众控股江淮的难度更小,更具有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江淮代表着大众全力以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决心与愿景。江淮拥有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生产、研发、销售资质,这有助于大众在中国市场完善产业链。
正如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所言:“目前,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也为江淮大众带来更多机遇,深入合作将推动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落实,并助力集团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换言之,江淮大众有望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发展电动车的主力。
据悉,2020-2024年间,大众计划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投资600亿欧元,占公司当期1450亿欧元总投资的四成以上。与江淮汽车深化合作合资,将会为该集团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此次合作既能够提高江淮的技术投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也能够助力把安徽省打造成为中国电动出行的产业基地之一。
“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早有传闻,最终都被澄清。但5月28日,一纸公告宣布大众将以两种方式入股国轩高科:
一方面,大众中国将根据合作协议约定的条款和条件,认购国轩高科向其定向增发占本次发行前上市公司总股本30%的股份。
另一方面,大众中国将根据《股份转让协议》,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珠海国轩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实控人李缜处,合计受让5646.76万股普通股,占国轩高科总股本之比为5%。
根据协议内容,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份,并成为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是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公司,若进展顺利,该投资交易有望在2020年底完成。
签约仪式上,安徽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强调,“这次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意义重大:第一,这是强强联手,能够实现“1+1>2”的效果;第二,这是示范之举,彰显了世界对中国市场和安徽企业的信心;第三,这是应对疫情严重冲击的有效之举,只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并进一步表示,“我们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将为项目提供全心全力、全面全程服务。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 冯思翰博士也谈到,“我们将与国轩高科精诚合作,共同推进电芯生产及业务。在中国市场以及整个价值链中保证相关竞争力极其重要,这将助力我们在华电动化攻势获得成功。”
纵观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占领头部地位。虽然国轩高科与二者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此番与大众的合作,不仅确保了大众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供应更有保障,也会更进一步扩大国轩高科的市场规模。
基于国轩高科拥有的技术、产能、全产业链、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后,国轩高科现有和未来的项目保持不变,并覆盖了从原材料到回收的完整的电池生产价值链。国轩高科未来将成为大众汽车的认证供应商,有机会向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供应电池。
“国轩高科将成为大众集团的认证供应商,向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及MEB平台产品供应电池。”根据大众的规划,其将在2025年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与国轩高科的合作则将满足大众未来对电池的需求。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对此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携手实力强劲、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为江淮大众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大众汽车将与国轩高科在电动汽车电池电芯领域积极开展战略合作。”
此次合作除提升在华电动产品数量和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外,大众汽车还将在电动汽车生产价值链领域加强投入。双方将在新能源领域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促进未来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与其他电池供应商的合作仍会有序开展,不会受到全新合作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产业潜力巨大、前景无限,但目前,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国内,其产业格局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是就目前来看,安徽省省内覆盖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
一方面,从奇瑞到蔚来汽车,安徽省一直在抓紧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大众与江淮、国轩的深度合作,更推动了安徽省新能源战略的一大步。而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也曾表示:“将安徽打造成中国新的电动汽车中心。”
从推动国企混改,到引进外方投资,再到推动重组合作,安徽省动作频频,充分彰显出要抢占新能源汽车这块“高地”的坚定决心。毕竟,传统汽车产业格局基本稳定,要想“弯道超车”,就只有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在新的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所以,此次大众的频频举措,可以促使多方从中受益。
就安徽省而言,此番合作,不仅给省内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优质资源及增加政府税收,而且对安徽打造电动出行产业,加速安徽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助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活力;
就大众本身而言,更是加速电动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我们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交付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要新增100GWH的电池容量。”冯思翰说。而在迪斯看来,“中国良好的的政策及市场环境为我们获得江淮大众管理权提供了先机和条件。所以,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这样的投资决定非常合理。”
可以想象,国轩、江淮与大众三方将会在合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真正构建起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大众“将合肥打造成下一个中国狼堡”的愿景。
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省市地方的整体布局,还是汽车行业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都是我国汽车产业主动迎接变革的积极举措,同时也是真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布局。
综合来看,随着大众集团入股江淮汽车、控股国轩高科,由特斯拉占优势的新能源市场格局可能被打破,新能源及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与激烈。所以,对于自主品牌来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力求做优做强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