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一张来自车友的朋友圈截图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张截图看起来只是一条司空见惯的店家装车朋友圈,但是安装的产品却稍显陌生。深色的桶身上一道黄圈,上面俨然印着BILSTEIN字样。而桶身靠下的位置,则有“EVO S“的贴纸。这不禁让人想起在去年下旬,BILSTEIN的公众号曾发过一篇关于新品绞牙避震的预告。点击跳转![]()
![]()
![]()
尽管店家的内容和其他文字在截图中已被抹去,但是这款避震毫无疑问的就是BILSTEIN全新的EVO系列了。作为BILSTEIN阔别已久的新产品,现阶段即使是英文的官网也仅仅只公开了一些简单的产品信息。不过最近发布了一条产品介绍的官方视频。![]()
![]()
EVO S的背景选择了在城市,表示日常使用和驾驶乐趣之间的平衡
![]()
EVO SE则是山路,因为带有电控阀门的主动避震可以在更复杂的路况也能有很好的表现
![]()
草坪(还是别开进去比较好)与路肩,赛道可以说是EVO R诞生的目标![]()
之后登场的是BMW新款的3系G20,像这种在日常中略带一丝驾驶乐趣的车型,跟EVO S也是不谋而合的![]()
之后是EVO S的渲染图特写,“enhanced finish”应该指的是新的防腐蚀锌镍涂层![]()
![]()
![]()
到了这种级别,或者说是保时捷车型大多数都减震器都具有主动可调功能了,![]()
即插即用的主动阀门系统,EVO SE的E相信也是来自于这个ELECTRONIC
![]()
![]()
随后,视频中使用了山路和赛道两种场景,强调EVO SE强大的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网的产品图相比,特写的渲染图是一款有副弹簧的型号,会是什么车型呢?
![]()
这个角度也能清楚的看见EVO SE相比起EVO S多出来的电控阀门![]()
![]()
![]()
与EVO R一同登场的还有AMG GT
![]()
但是从内饰来看这款只是普通民用车版本,并不是CUPCAR
![]()
画面一转,又是产品介绍
轻量化设计
在后面的表格会提到使用了铝合金材料,
并且是EVO R才有的待遇
![]()
2way设计,压缩和回弹分别10段可调,
也就是可以搭配出10*10
一共100个阻尼设定
![]()
在完成了三款产品的介绍之后,最后是三款产品的同框
可以说到最后披露的信息也不算太多,为了更了解产品,笔者也在英语页面的官网上找到了相关的对比信息。
![]()
驾驶性能
这里不得不得先吐槽一下,中间这一项“一片式弹簧板”也能算得上是驾驶层面的改进么?能有更大的高度调整自由度和更轻的簧下重量是不假,但考虑到一个优化的弹簧底座能为避震带来多大的减重,将这一项归类到动态性能提升实在是比较牵强。第一项则是前面提到过EVO R独享的轻量化设计与铝合金材料,第三个就比较玄乎了,在发稿之前笔者也尝试询问过熟悉英语的车友,得出的推测更多还是强调其作为2way避震的强大性能。
![]()
可调项目
这个就十分好理解了,三款产品都是高低可调而且可以降低最多70MM,不过要注意的是EVO S和EVO SE都是与以往的B14一样,属于车主无法通过旋钮自行调整阻尼的产品。第三项则是EVO R独占的2way阻尼可调功能。
![]()
使用寿命
在这一栏中,前面的基于原厂标准设计与防腐蚀锌镍涂层在EVO R上是没有被打勾的,其实在这里就很容易能分辨出取向上的区别。与需要考虑日常耐用性的EVO S与EVO SE不一样的,EVO R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在赛道上争取那更多的0.01秒而设计的。鱼与熊掌,往往都是不可兼得的。
![]()
最后在使用上也很明确了,第一项的技术报告推测应该是对应海外部分国家合法改装的车检制度,第二项则是SE独有的即插即用电调功能,第三项是“是否适合日常使用”,但显然这三项都跟赛道取向的EVO R没有太大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简单的了解过三款产品的特性,其实不能发现EVO S定位与以往的B14十分接近,EVO SE与B16DT也就是俗称的电调B16雷同,EVO R则是与CLUBSPORT一样,就连2way和10*10这方面的产品特性也是。但是有趣的是笔者查阅了英语官网,虽然已经加入了EVO系列三款的产品介绍,不过据可靠的消息透露,这三款将会在未来代替原来的B14、B16DT和CLUBSPORT,适配更多的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