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特供”这个词,大家都会觉得神秘且尊贵,毕竟在神州大地,和“特供”挂上钩的烟酒粮食都基本把老百姓拒之门外,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特供”带着统治阶级与生俱来的尊崇感,不过要是这个词用在中国的汽车上,估计就不是那么一个意思了。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流行了一种“中国特供车型”的说法,根据字面来理解,这些车在海外的市场上并不存在,合资车企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研发设计而来,主要是在中国市场销售。

刚开始出现的“中国特供车”主要集中在豪华车的级别,比如最早的奥迪A6L;而现在,“中国特供车”则密集分布在A级车是市场,光是大众品牌就推出了朗逸、朗行、朗境、新宝来、新桑塔纳、新捷达、凌度等多款车型。那特供车型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值不值得买?今天砖叔就给大家扒一扒!
中国人买车讲究大气,传统观念就是以大为美,因此“中国特供车”普遍就是车身更大更宽。像宝马3系Li、凯迪拉克ATS-L、A4L等车型就是在标准轴距版本上进行了加长,相对于标准轴距车型拥有更大的后排空间,更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而像本田凌派、大众朗逸、别克英朗等车型则是在现有的小车平台或者老的车型平台改进而来,使其车身级别“升格”,获得更大的车内空间。

由于国内的路况状况不太好,以及中国消费者喜欢更舒适的乘坐感受,所以很多“中国特供车型”会对底盘系统进行调整。把悬挂弄得更软,把离地间隙稍稍提高,适当牺牲操控性能,换来更多舒适性。比如这一代的3系Li,底盘的“软化”做得非常彻底,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宝马死忠粉的吐槽。其实这个做法并不局限于“特供车”,很多合资生产的车型也采用这样的做法。

由上文说到,有些“特供车”是使用较低级别的平台生产,它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因此厂家会在特供车型的配置上花更多的心思,为求吸引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比如外观加镀铬、内饰用更多的真皮、提供中控大屏幕、增加后排出风口等等都是常见的手段。

到底“中国特供车”能不能买?
这是中国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有些“中国特供车”使用了较落后的平台,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测试标准只要满足了国内标准就能上市,很多消费者担心相对于全球车型来说标准有所降低,质量不在同一水准。另外方面则是不少“中国提供车”制造成本不高,但是售价并没有优惠很多,消费者感觉吃亏了。
砖叔的建议是:
由于中国复杂且多变的环境,各个地区之间环境差异很大,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特供车型”有着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很全球同步开发的“中国特供车型”――主要是指提供长短轴距版本的豪华品牌车型――可以放心买。

对于一些老平台改进的“特供车”,砖叔建议参看几个方面再决定要不要购买:
1、车型销量,销量高的车证明它能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故障率,可以了解现有车主的用车评价、逛逛汽车论坛,了解该车型的口碑;
3、优惠幅度,价格当然最主要的购买因素了,物美价廉,自然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