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有车试驾】买启辰的人,多数是以“花小钱办大事”的心态,奔着(相对)低廉的价钱和日产技术背书去的。比如这款启辰D60,骨子里就是一台轩逸·经典,标价却低了大几万,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那么问题来了,廉价版的功力,到底能达到原版的几成?
![]()
![]()
大沙发还在吗?
轩逸·经典的一大卖点,就是日产的祖传“大沙发”,不光座椅舒适,空间也是铺张级别。衍生出来的D60,乘坐空间自然也是免检科目了。要了解它的宽敞程度,对比一下数据就有个清晰的概念了。
![]()
撇除测量工具和手法上的细微差异,D60的后排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和轩逸·经典出奇地一致。这充分说明,轩逸·经典的空间管理技能,已经全盘输送给了D60。面对这样的表现,即便是朗逸、卡罗拉之类的一线合资代表也会倍感压力,更别说逸动PLUS、缤瑞之类的国产竞品。
![]()
但真正的降维打击之处并非空间,座椅才是。无论是对填充物软硬度的拿捏,还是对座垫上翘角度的把控,都是完完全全的日产标准。且从体感上讲,座垫对大腿的承托力,甚至比轩逸·经典还要到位,原因是座垫经过进一步拉长。注重后排的家庭用户,在试过这张座椅之后,可能就会立马下单了。
![]()
![]()
后备厢实用性也是这个道理。虽然从数字上看,D60和轩逸·经典都能放9个30×30×30cm的标准纸箱,也就比其他对手略多。但如果你以为它们的表现大同小异,那就错了。实际上,D60在塞进9个纸箱之后,上部仍然留有巨量的高度盈余,差点儿就能再塞进一层纸箱,收纳能力强得可怕。只是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没什么扩展性可言。当然,轩逸·经典的后排也不支持放倒,算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弱项。
![]()
要谈舒适性,单论空间和座椅有点片面,行驶品质也应该纳入讨论范围内。经过减速带滤振测试的考验,D60最终的平均颠出水量为60毫升,印象中轩逸·经典也是60到70毫升之间(可惜数据已丢失,无法查证),说明两者的实际滤振能力不相上下。最大的弱项是隔音,无论是42.4分贝的怠速噪音值,还是62.6分贝的60km/h巡航噪音值,都并不算低。在向来不吝啬隔音材料的国产家轿面前,确实称不上有优势。
![]()
同款驾驶感?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套1.6L发动机和CVT变速箱,应该就是D60上面最具吸引力的东西了。尽管最大扭矩被刻意从168牛·米调整至154牛·米,但压缩比、最大功率和发力点都跟轩逸·经典一模一样,对数字不那么敏感的人都会果断认定是同款。更何况,“1.6L自吸”和“CVT”就是理性、踏实的代表,什么三缸、涡轮增压、双离合,都去他的吧!
![]()
进一步讲,这套动力的输出逻辑,更是照搬自轩逸·经典。影响整体驾驶感受的关键之处,就是那个藏在中控台左边的ECO按键。打开ECO模式之后,动力的输出那叫一个肉,即使踩过三分之一的油门行程,转速似乎也被封印在2000rpm以内,起步分分钟比隔壁的大卡车还慢。想省油的话,ECO倒是个好帮手,实测在郊区路况下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5.7L/100km,跟轩逸·经典的5.5L/100km基本一致。
![]()
但作为追求速度感的驾驶者,果断丢弃ECO才是正路。虽然刚刚上手的时候,这种稍显灵敏的设定,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好掌控的错觉。然而只要稍加适应,这个时候的动力输出感受,那叫一个爽快。要是起步的时候把油门踩到一半深,基本上能把99%的车甩在身后。
![]()
当然,这种畅快感仅限于中低速游走,要是想在跑高速的时候获得这种体验,抱歉,D60真给不了。初段敏感的油门设定,其实只是一种掩盖后段动力不足的障眼法。实测中, 12.06秒的破百进程,前70km/h的加速用了7秒,剩余5秒都花在后30km/h的提速上。所以说,想要真正的爆发力,小排量自吸还是局限多多,把涡轮补上才是最优解。
其他地方有何差异?
在很多人心中,日产的做工用料算是一大薄弱环节。然而此前的实测中,轩逸·经典的漆膜厚度达到159.6μm,可以说是打脸级别的表现。D60的车漆厚度,倒是有点回归正常水平的意味,门板、尾厢盖等处都是90μm左右。只是由于这台租来的车补过漆,有两三处的车漆厚度异常地高,平均漆膜厚度暂时留空。
![]()
虽说D60像是廉价版轩逸·经典,但配置确实是一大逆袭点。自动驻车、定速巡航这两大配置,分分钟让最新的轩逸顶配车主眼红。而胎压显示、无钥匙进入和启动、远程启动、行车记录仪之类的配置,更是把D60的配置水平拉升至国产车的高度。
总结
![]()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D60的长处和短处。它的最大优势,在于源自日产的硬件和人体工程表现,但价格和配置又只是国产品牌的水平。但正因为它的硬件源自日产,不仅把优点继承过来,缺点也同步移植。例如爆发力一般的动力、较差的隔音以及稍显逊色的做工等。但用80%的价格,就能获得原版90%以上的表现,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