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安汽车发起了一波新车攻势,欲挽回去年的颓势,但是并不顺利。去年年底推出的和雷克萨斯“撞脸”的睿骋CC高开低走,今年6月销量下滑到只有2528辆,不仅如此,被长安所倚重的逸动也不尽如人意,这与吉利帝豪系列旗下多款车型轻松破万的销量表现可谓相去甚远。
另外,长安CS系列重兵把守的SUV阵营同样不乐观。今年6月,作为SUV销量排行前十常客的CS75、CS55被挤出了榜单,分别只销售了8630辆、9505辆。长安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17亿元,同比暴跌67.54%-63.21%。
相比业绩的下滑,召回、投诉问题更让长安头疼,部分搭载1.5TGDI的CS75车型爆发了“机油异常增多”现象。尽管长安非常快速启动了召回,但召回后的问题车辆再次出现问题,而投诉反过来也不断影响销量。
走出低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一款强有力的新产品实现“出清”。于是,长安推出了逸动XT,搭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共计7款车型可选,预售区间为7.79-10.99万元。作为逸动轿车的两厢版衍生车型,如果逸动XT能拿出更具诚意的建议零售价,攻下“守擂者”帝豪GS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遗憾的是,两者价格基本相近,而且上市已久的帝豪GS在终端还存在一定优惠。阻碍逸动XT价格下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上1.6升发动机销声匿迹的大趋势下,长安却依旧固执地为逸动搭载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而目前相关规定显示:1.5升以下排量征收3%消费税,1.5升以上交纳5%消费税,这对于销量巨大的车企而言是一笔可观的费用。上汽大众朗逸、一汽-大众宝来都纷纷用1.5升发动机取代了1.6升发动机。
此外,自中兴事件后,长安旗下车型也面临着类似被上游供应商“断供”的风险,包括逸动XT在内的绝大部分长安自动挡车型都采用了来自爱信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其优势是变速箱成熟稳定,但受到了爱信的严重掣肘,不仅供货量无法充分保证,较高的采购价也一定程度推高了逸动XT的成本。从逸动上可以看出,长安汽车业绩下滑的背后存在研发能力不强、灵活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未来几年,汽车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留给长安调整的时间已不多,面临的挑战巨大。
另外,再多说一句,和长安的低迷的业绩相反,长安的水军却异常活跃,宁可雇水军搞一些假大空的传播和毫无效果的口碑维护,也不愿意多干点正事儿!作风问题可见一斑,作为极其重要的国企,想想“初心”何在?
![]()
长安啊,可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