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车辆有一个仪表盘,上面显示着车辆的各项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车速,发动机转速等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确保车辆的行驶状态符合我们的预期,提升安全性。其实除了这些很容易判读的数据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数据需要留心,记住这些数据,对你的驾驶安全好处不小。
![]()
![]()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动车道单车道宽度大约在3.5米左右。这样的道路宽度使得车辆在车道内行驶时,既不容易发生因道路过宽而并排行驶这样的危险情况,也不容易因为车道过窄而轻易偏离车道。
![]()
![]()
前不久笔者参加的一次安全驾驶体验活动中,起步效率最高的红绿灯等待时的跟车距离是2-3米。在几轮测试中,车队8辆车先后几次以0.75米、2米、3米、5米的跟车距离停稳后再起步通过红绿灯路口,经过计时,在2-3米的距离下,整个车队通过红绿灯路口的速度最快。这一结果背后的原理是当跟车距离过近时,车辆无法很快起步,逐个起步的车辆会影响通行时间,当跟车距离过远时,车队长度被拉长,也会增加通过时间。
![]()
![]()
在道路上发生紧急情况时,未经专业训练的驾驶员普遍的反应时间需要0.7秒。这意味着在100km/h的速度下巡航,当我们发现危险,并踩下刹车,车辆在这一瞬间已经向前行驶了大约20米,再加上紧急制动的距离,我们需要足够长的距离才能把车安全停下。关于反应距离的长度,可以通过“时速÷3.6×0.7”的方法算出,比如120km/h的速度下,反应距离大约为120÷3.6×0.7=23.3米。
![]()
![]()
从100km/h速度下全力制动到车辆完全停稳,大多数车辆需要的距离都在40米以上。同时,需要注意,车速越快,车辆的制动距离越长,制动距离会成平方倍增加。因此在行车过程中,确保不要超速行驶对于行车安全非常重要。
![]()
![]()
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如果路况允许,推荐的跟车距离为100-200米。这一距离是按照“反应距离+制动距离+缓冲距离”的计算方法得出的。反应距离前文已经提到过,制动距离大家也都明白,接下来主要说一说缓冲距离,举个例子,如果跟车距离不够,在前车进行制动时,我们缺乏缓冲空间,就很可能也需要同时进行减速,这会导致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堵车,降低通行效率。除了保证比较长的跟车距离外,我们还推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看到前车之前的车辆才更加安全,这样在前方发生紧急情况时,我们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处置,有利于提升安全性。
![]()
![]()
民用车刹车皮的最高耐热温度一般在650摄氏度左右,但大多数刹车皮比较高效率的工作温度大约不超过500摄氏度。在车辆制动的情况下,刹车盘与刹车皮摩擦产生高温。如果是连续下坡这样的路况下,频繁使用刹车,刹车系统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在温度达到或者超过刹车皮的耐热温度后,刹车皮可能会发生变形,导致刹车失灵。因此在行驶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刹车,在长下坡路段利用车辆的低档位行驶,通过发动机制动降低刹车系统的压力,避免刹车过热。
![]()
![]()
日常行驶过程中,我们需要留意的细节还有很多,对这些细节的关注是我们行车安全的保障。以上提到的几个数据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依照自己的情况,车况,道路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比如在砂石路面上,摩擦力降低,我们应该预留更充足的制动距离。灵活应用这些数据,保障自己的行车安全,是一个优秀的老司机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