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口罩的倒爷,又开始倒卖起头盔了。
一个头盔从20~30元,到60~70元,到如今100+元。口罩的剧情还没翻篇,头盔的戏份就开始重演了。短短时间内,在政策的推动下,巨大的需求衍生了畸形的产业交易。
头盔市场的引爆,要从4月21日公安部发布的一则公告说起。
公安部通知称,自2020年6月1日起,将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一盔”即为头盔,“一带”为安全带。
![]()
公安部统计指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而各地也开始落实这一政策。5月15日,江苏省通过《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否则将处警告或最高50元罚款,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
![]()
同日,浙江省通过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或搭载人未佩戴安全头盔的,交管部门将对其处以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而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按新政要求估算,新增头盔需求缺口将超过2亿个。根据1688数据显示,近3天头盔销量增长超910%,而平台上的5000家工厂正夜以继日地赶工,保证平台上的头盔供应。“工人两班倒,早上5点干到晚上10点”成为多家工厂的常态。
在政策推动与供应紧张下,一场关于头盔的涨价潮就这样被哄起来了。
![]()
百度指数上,关于“头盔”的搜索数,在15日之后几乎是直线攀升。
![]()
“头盔”的百度指数
头盔的价格,一夜之间猛涨。“过年前躺在购物车里的头盔价格都是在30元-50元左右,上个星期看也只是涨到了50多元,结果今天一看已经改成了100多元。”一位消费者告诉媒体。
小编在某电商平台上,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5月17日之前的头盔,消费者买到手大约二三十元。但到了17日,价格提到了70多元。而19日,小编上去看时,一个头盔的价位在100~140元。
![]()
也有买家透露:此前用36元下单的头盔不发货。属于头盔的涨价潮,已经暗流涌动了。
一位从业者提到,头盔本身制作工艺不复杂,像市面上的内网式夏盔,主要就由壳体、内网、镜片三部分组成,物料成本大多不到20元。
和年初的口罩类似,头盔在近日也经历了价格频繁变动。业内人士回忆,16日那天,进货价一天起码变了4次,6点前还是29元,后来一下涨至40元。
![]()
“以我的情况来说,我们自己本身没有货源,但有工厂的渠道,于是我们就通过各种平台去发消息,告知手里有货。找来买家后,再和工厂要货,但随着价格涨得越来越快,工厂也想挣一大笔,暂时不放货,就造成大家四处去求货源。”一位二手商家向媒体坦白道,他的身份是二手商,而随着求货信息激增,这一市场开始衍生出三、四甚至五手商,“大家不停地在加价倒卖,其实都是信息贩子,手里基本没几个有货的。”
一旦看到头盔这个市场的商机,就会有许多人涌进来,这里面也包括了骗子。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义乌警方注意到,不少原先卖口罩的人又在朋友圈开始卖头盔了。
5月16日晚上,租住在义乌市稠江街道龙回一区的汪先生通过微信群加了一个“卖头盔”的人为好友,对方以“意向金”为由,骗走汪先生2000元钱后“失联”,后其向义乌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报了案。民警表示,此时还是不得不“泼泼冷水”,提醒大家警惕头盔买卖骗局,切莫跟风。
![]()
据公安通报,近日来,义乌市购买头盔被骗的受害人不在少数。仅5月17日、18日两天接报该类警情12起。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QQ群发布出售头盔信息,以货源紧张为由,抓住被害人急于囤货的心理,后以收取贷款的名义实施诈骗,作案手段与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类诈骗案件类似。
警方提醒:
1.购买口罩、机器、熔喷布等被骗教训历历在目;
2.头盔销售,有质量标准、物流要求,不是简单发几个朋友圈就是厂家;
3.确实要做头盔生意,请尽量通过实体商家或者正规电商平台下单。
截止到发稿前,公安部已发布声明,不戴头盔处罚仅限于摩托车,暂不罚电动车,主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系沟通,并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查价格违法行为,斩断哄抬头盔价格的违法链条。
也有人说,头盔不像口罩使用频率与人数那么高,对于这波涨价潮,不必过于慌张。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