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模块化架构已经成为了车企们相互竞争的重要技术“武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模块化架构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还可以节约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车企冲击更高的销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对于模块化架构一般都是像大众、奔驰、宝马等这种实力雄厚的车企才有能力去打造,而作为自主品牌很少有能真正掌握这一技术的。不过,就在7月25日,吉利汽车在杭州湾研究院正式发布了BMA(B-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模块化架构,这是吉利继与沃尔沃联合开发CMA架构之后,首款完全由吉利自主正向研发设计的、符合国际化技术标准的基础模块化架构。
其实关于吉利的BMA架构,你只需要了解四点。那就是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它与CMA架构的区别以及应用的车型。
我们先说它的特点,在听完厂家相关人员的介绍以及观看完宣传视频后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BMA架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它可适用于A0至A+级内的多种车型,并且能够在车长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领先的车内空间利用率。此外,BMA架构还可以匹配多种形式的汽油动力和PHEV、HEV、MHEV等新能源动力。最重要的是BMA架构还具有先进的主被动安全设计,可率先实现行业领先的L2级自动驾驶,未来可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
至于BMA架构的优势,首先它在研发效率和研发成本上要比传统平台降低20%-30%,这就意味着可以为车企节省相当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其次,高达70%的零部件通用率,能有效地减少研发过程中反复验证的相关工作。另外,BMA架构能够做到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车型的同步开发和同步推出,这是传统平台所不具备的。这些特点带来的好处就是使得新车研发的时间缩短至18-24个月,相比传统平台研发速度提升近1倍。
其实对于BMA架构你可以把它简单的看做是一个魔方,而它每一个组成的小方块代表着一种模块,这个模块可以是动力模块、可以是底盘模块,也可以是车身模块,但无论你如何转动,它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无缝对接,就和我们常说的“共享化”是一个道理。
那么,相对于此前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打造的CMA架构,BMA架构和它的区别在哪?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就是CMA架构的缩小版?
首先,在吉利的规划中,CMA架构主打的是中级车战略,而BMA架构主打的是A级和小型车战略,两者所针对的是不同的车型级别。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胡峥楠表示:“CMA架构和BMA架构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模块化架构,比如像悬架形式,还有像供油系统模块,因为BMA模块并不用很大的油箱,只需要适合它的续航里程。用户对于用车的需求方面是有差异的,新的模块化架构是更有针对性地针对A级车和小型车用户的需求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但是在能够通用的模块尽量还是保持通用化。”
目前,基于BMA架构下的首款轿车缤瑞已于6月25日正式亮相,它主打智能、运动的A+级轿车细分市场,并且采用吉利全新设计时光竞速美学理念。而在近日曝光的全新SUV产品SX11也即将正式亮相,SX11是BMA架构上诞生的首款A级SUV产品。据悉,吉利未来计划在BMA架构下每年推出2-3款全新产品,有望像大众的MQB平台一样,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志做“中国大众”。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766630辆,同比增长44%,仅次于南北大众。而随着下半年销售旺季的到来,再加上缤瑞以及SX11等全新车型的加入,吉利完成全年158万辆销量目标指日可待,同时也为吉利提前实现年销200万辆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