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这就意味着特斯拉将在中国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的第一座海外工厂,预计年产量将达到50万辆。
特斯拉要在中国建厂的消息可是早就传的风生水起,毕竟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各个车企眼中都是一块“风水宝地”。
早在三年前,2015年,马斯克来华时曾表示,特斯拉将会于两年内在中国生产Model 3车型。
2016年6月,传出上海金桥与特斯拉签署不具备约束力的备忘录,将在上海建设生产设施。随后,上海金桥发布公告澄清。
2017年2月,媒体再次报道称特斯拉将与中方合资建设生产基地。但特斯拉与上海临港均发布公告称消息不属实。
2017年4月,传特斯拉将在广东建立工厂,之后再次被官方否认。
2018年6月6日,马斯克于2018年股东大会上宣布,特斯拉将在中国建厂,并命名为Dreadnought,将生产动力电池以及整车。
2018年7月10日,马斯克亲自来到上海,助特斯拉中国本土化生产正式落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与特斯拉公司副总裁任宇翔代表双方签约。
从消息传出到最后正式签署协议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特斯拉称,工厂在获得批准和许可后便会开工建设,首批车型预计两年内交付。
上周五,中国宣布对美产进口车加收25%关税,特斯拉受到的影响可不小,其中Model S与Model X车型涨幅区间达到了13.932-25.662万元。这对于本就处在困难中的特斯拉是很难接受的。
此次,超级工厂落户上海,对于特斯拉来说应该是最好不过的消息了。目前,由于Model 3的产能问题,特斯拉长期以来耗费了数十亿美元资金,以努力提高Model 3的产量,致使在第一季度末,特斯拉手头仅有27亿美元现金。
那么此次中国建厂的资金来源成了很多人最为关注的点。
其中,美国彭博社消息,投行贝雅分析师Ben Kallo称:现在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大的疑问是特斯拉究竟要在这座工厂上投多少钱,他们将不得不融资。
确实,对于这样一座年产50万辆的超级工厂来说,投资是巨大的。但是此次工厂落户上海临港,或许能够为其提供一定帮助。
这样一个全球性创新品牌特斯拉,是各地政府所渴望的标兵式企业,地方政府和银行也对此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包括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倾斜。
首先,上海临港主产业区的重点就是扶持新能源项目,招商也由上海市直接负责,税收政策会有一定的利好。在自贸区建厂后,运输以及人力成本会得到一定控制,并且采购国内电动车零部件也能享受出口退税减免优惠。
其次,根据协议内容,上海也将积极支持特斯拉公司在上海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子公司和电动车研发创新中心,推动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全球化发展进程,助推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
可以看到,特斯拉落户上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具有利好的。对于上海来说,可以加强其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定位;而对特斯拉来说,则可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
在特朗普打响贸易战后,特斯拉成了继哈雷戴维森后又一个走出美国、规避关税的公司,在中国建厂并非是情非得已,可以说是早有“预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82%,达到46.8万辆。对于如此美好的市场前景,马斯科自然不会轻视。
美联社消息,Cowen分析师Jeffrey Osborne称:贸易纠纷可能加速了特斯拉的中国造车计划,但就长期而言,他们需要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特斯拉最近日子过得并不好,但是不得不承认其是目前最接近成功的新造车企业。其产品可以说是目前该领域的“标杆”,并且是一部分企业争相模仿、学习的对象。目前其最需要解决的还是产能与盈利问题,这将是其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基石,至于后续如何发展,还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