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实有很多搭载在汽车上的黑科技都来源于航空航天领域,比如是我们常见的ABS防抱死系统,又或者最新搭载在汽车上的线控转向技术和线传刹车,这些统统都是航空领域的技术。只不过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黑科技技术逐渐成熟,再加上成本降低,这些科技就逐渐下放汽车上。
而最近几年,相对比较热门的航空航天技术还有HUD抬头显示,逐渐在一些高端车型上有所搭载。看过电影的都知道,战斗机的驾驶视角就有抬头显示仪,直接将相关数据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能够让飞行员快速读取信息。而应用到汽车上也同样如此,驾驶者可通过HUD获取时速、导航等信息。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驾驶员不用低头就可以看到相关信息,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观察路面情况上。设想一下,高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低头一看貌似很短的时间,实际上车子已经走了很长的距离,所以说HUD能够大大提升驾驶安全性。与此同时,HUD也可以减少驾驶员观察远处道路情况与近距离查看导航、车辆信息视线频繁转换引发的视觉疲劳,提升驾驶舒适性。
如今的车载HUD主要由OBD数据接口、信息处理器、投影设备和承载显示设备四大部分组成。通过数据接口采集车辆的时速、转速甚至是导航中的方向指示等等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器处理之后,交由投影设备投射到承载显示的设备上。根据承载显示设备的不同,可分为C-HUD、W-HUD和AR-HUD这三种。
C-HUD也叫组合型HUD,其显示屏为放置于仪表上方的一块透明树脂玻璃,一般会根据成像条件对这块玻璃进行特殊处理,通常做成楔形来避免玻璃两面的反射重影,比较稳定,战斗机所采用的相差无几。
WHUD是直接直接使用汽车的挡风玻璃为显示设备,显示效果更为一体化,但由于挡风玻璃一般为曲面玻璃,因此WHUD一定要根据挡风玻璃的尺寸和曲率去适配高精度非球面反射镜,计算不好会导致重影,对于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导致了WHUD成本高,不利于广泛应用。
AR-HUD则是AR技术的延伸应用,比如导航时可以直接将信息显示到HUD上,并融合实际的路况场景进行显示,更加形象生动。但实际上这一技术还不成熟,更多的是出现在科幻电影中,比如钢铁侠的主视角显示。再加上造价高昂,更加难以普及。
而一向以来在科技配置方面都不吝惜的上汽大通集团,即将推出的全新中型MPV G50同样配备了HUD抬头显示系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从实用和可靠等多方面考虑,上汽大通G50的HUD抬头显示系统选用了C-HUD。目前市场对于中型MPV市场的需求可谓火爆,而上汽大通G50以科技、实用为开发理念,相信它在未来推出市场之后,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