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消息,大众集团将对全球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西雅特手中收回开发全新的入门级电动汽车的“MEB Entry”项目。
![]()
MEB Entry项目是大众集团为了开发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入门级纯电动车型建立,新车型将会替代现有的大众e-Up!、西雅特Mii电动汽车和斯柯达Citigo-e iV。在2019年3月大众集团决定让其子品牌西雅特主导MEB Entry项目,但目前猜测由于西雅特前首席执行官Luca de Meo的离职和大众集团在华的重新布局,此项目已经被大众集团收回,根据现在的产品布局来看,很有可能会交给大众品牌负责。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大众集团的哪个子品牌负责MEB Entry项目,只要保证产品质量按进度上市,都可以直接购买,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对于车企来说,这个消息可能意味着几年的布局都将付诸东流。
这个车企,就是江淮大众。
大众为什么会和江淮合作?
![]()
大众江淮创立于2017年12月,由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共同合资组建,双方分别持股50%,也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车企。说白了,江淮和大众的这次合作主要就是为了西雅特入华而规划的。
西雅特品牌重新入华的两大筹码就是捷达原型车和正在研发的入门级新能源车型。其中,已经独立的捷达品牌,其产品以西雅特车型为原型打造,凭借大众技术和高性价比在国内表现还算成功,所以西雅特不会在从燃油车方面进入中国市场。那么预计在2021年上市,西雅特与江淮合作推出的电动车就成为唯一途径。
现在大众集团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收缩,取消了西雅特入华计划,收回MEB Entry项目主导权,那么江淮大众在本次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便不复存在。大众集团发言人也直言:“此次西雅特的退出,和西雅特推迟进入中国有一定的关系,届时他们和江淮汽车的合作将不在有意义。”
江淮大众会怎么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江淮大众这几年做了什么:
一、创立思皓品牌
二、基于江淮iEV7S打造思皓E20X
三、签协议确定西雅特电动车中国代工厂地位
四、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
![]()
可见江淮大众已经推出过一款车型,但由于是根据江淮iEV7S打造,并没有过多强调大众基因,而是以子品牌思皓的首款车型进行交付。这无疑是江淮大众在国内市场的一次“试水”,通过融合江淮新能源技术和西雅特品牌元素来摸索消费者对于这种合资电动车的偏好,但从销量数据来看,思皓E20X在交付了一年多的时间内只卖了1300辆左右,显然是比较“失败”的。
那么为了以后车型而建立的新能源研发中心又是什么情况呢?根据江淮汽车公布的去年财报来看,江淮大众目前的资产还主要集中在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上,固定资产较少,这也代表着像大型研发设备、工业用地、厂房等重资产还没有太大进展。这似乎也就意味着,江淮大众不会有源自于MEB Entry项目的车型生产,也没有自己完善的研发中心,会陷入“无车可造”的困境中。
但江淮大众毕竟也是经过多方协商努力,受到商业部批准的重要合资车企,如果说就这样“黯淡消失”估计还是不太可能的。最有可能的结果,还是依靠双方技术打磨出新的、能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像腾势那样进行“中外融合”。如果大众集团真不想和“江淮玩了”,那么也可以将股份转让给江淮汽车,而江淮汽车也可以保留思皓子品牌,进军国内高端电动市场。不管怎么做,研发中心的建立还是江淮大众的首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