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坡,靠补贴度日的企业到底会怎么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日前,北汽蓝谷(600733.SH)(北汽新能源母公司)披露2019年年报。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35.89亿元,同比增长3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01.01万元,同比增长25.54%。然而,扣非之后的净利润为亏损8.74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最大的一笔收入是政府补助,金额是10.41亿元。
换句话说,北汽新能源虽然已经成立了这么多年,然而它依然是一家“未断奶”的公司,只能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正常的利润。
除了靠政府补贴之外,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极其不健康,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金额为-63.78亿元,相当于公司足足一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年报解释到称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车补贴推广回款周期较长以及支付货款增加所致。
毫无疑问北汽新能源是一家非常依赖补贴的公司,但新能源补贴在退坡,然后怎么办?
2020年的新原车补贴规则已经出炉,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补贴方面,纯电动车续航300≤R<400的补贴基准金额由1.8万降至1.62万,R≥400的补贴基准金额由2.5万降至2.25万,纯电续航R≥50的插电混动车补贴金额由1万降至0.85万。假设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销量和去年一样,补贴将会减少至少一个亿,净利润马上变为负数。
退坡之后,车辆卖不动才是致命打击。
2019年,新能源车在补贴退坡的影响下,销量同比下跌4%,至120.6万辆。而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基本与大盘持平,同比下跌4.69%,共售出15.06万辆新能源车。
来到2020年,根据乘联会数据,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15124辆,同比下降54.1%,对于售价低的电动车而言,打击巨大。北汽新能源1-3月的销量为9000辆,同比下跌64.1%。从数据上来看,不容乐观。补贴退坡——疫情——销量下滑——拿不到补贴,渐渐形成了一个死循环